佐敦小巴10大分析2024!(小編推薦)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68X 元朗(西)開出特別班 取消星期六服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乘客通告],2018年9月。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100條九巴及龍運路線增設巴士到站時間預報系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新聞稿],2015年3月21日。 2019年10月6日,下午約5時50分,一列由葵興站(當時荃灣綫受反修例事件影響,只停葵興、茘景及美孚)開往美孚站的列車,在茘景站渡線以慢速行駛時超越停車燈號位置,該路軌平常不會使用,列車以時速約10公里的慢速越過該位置時觸碰到軌旁石屎躉,但列車車輪沒有偏離軌道。 6名乘客及2名職員受傷,車長被暫時調離駕駛職務;受事故所影響,荃灣綫全綫暫停兩天至10月8日;是次事故為港鐵通車以來第二宗相撞事件,有區議員指事件可能涉及人為失誤。 涉事車廂(D745,A/C255)已於2021年1月17日提早報廢,並於同日凌晨以自動力回送方式,送往小濠灣車廠報廢,亦是第一列退役的同款列車,肇事列車之其他車亦被送往小蠔灣車廠作為後備車卡。

在東涌綫正式落實興建時,荃灣綫需要興建轉車站,否則乘客要坐畢全程到達位於香港島的金鐘站轉乘港島綫,同時亦加劇彌敦道路段的擠迫情況,因此前地鐵選擇了茘景站作為換乘站。 基於工程需要及方便乘客轉車,荃灣綫位於該站往荃灣方向的月台被搬遷至新建月台,新月台於1997年7月6日正式啟用。 另外在茘景站以南亦設有唯一一條接駁東涌綫、機場快綫及迪士尼綫與其他市區綫的聯絡綫,供工程車或非常特殊的車務調動使用。 佐敦小巴 九龍巴士203E線是香港九龍市區一條巴士路線,來往黃大仙區的彩虹和油尖旺區的九龍站,經慈雲山南,為兩區居民供巴士服務。 為免紅色小巴影響渡船街、廣東道與佐敦道一帶的交通,加上小巴前往文匯街小巴總站相當不便,紅色小巴改為以佐敦道以北、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安置原本以佐敦道碼頭為總站的小巴路線,但小巴商會仍沿用「佐敦道」至今。

佐敦小巴: 八達通轉乘優惠

2017年8月30日:因應26M正式取消,此路線提供土瓜灣至黃埔港鐵站$3.5分段收費,使用八達通卡的乘客須自行按收費器上的分段制。 九龍區專線小巴26X線,循環來往海逸豪園及佐敦(渡船街),只於星期一至六上午至中午及下午繁忙時間行走。 遵從香港鐵路(地鐵和九鐵)一向的發展模式,興建鐵路時會在車站附近發展私人住宅,一來以其利潤資助工程費用,二來可增加客源。 其中中環站、金鐘站及旺角站及作為寫字樓發展,葵芳站、葵興站及荃灣站則用作住宅發展。 數小時後,當晚一列荃灣綫列車擔任特別列車運載重傷者到茘枝角站,再送上救護車。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過海線的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及B9線則分別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佐敦小巴

2012年6月30日,兩輛丹尼士飛鏢(AA37、AA39)以加班車身份行走本線(P01),由於此特見較罕有,在兩邊總站共吸引了多名巴士迷拍攝。 另外,冠忠集團旗下的嶼巴則購入現時小巴所使用的豐田Coaster車種行駛34線。 2017年8月起,全新一代Coaster19座小巴陸續啟用,不過業界反映該款小巴在中門額外加裝一級梯級,其設計出現多宗乘客失足跌下來受傷個案,部分小巴需要自行拆去額外梯級。 2000年代,捷輝汽車曾經引入2輛梅斯特斯平治Sprinter和1輛IVECO Daily小巴作試驗,為本港唯一曾使用此兩款車型的公共小巴營辦商,但該兩款車已分別於2005年12月退回代理及於2008年1月售出。 1978年,各小巴陸續安裝了車頭頂地點牌箱,以便清楚地顯示行車目的地。

佐敦小巴: 公共小巴佐敦道至油塘線

〈青山公路超速行車肇禍 大小巴迎頭撼 三死二十七人傷 小巴司機與兩男女乘客當場喪命〉,《華僑日報》,1987年5月22日。 若該班次無乘客要求於大連排工業區下車,但有乘客要求於荃灣市中心下車,則只會繞經荃灣市中心,不停此等車站。 除特別註明以外,乘客可在此路線所途經街道或巴士站隨時上落(限制區範圍除外);乘客下車前,須提早揚聲知會司機。 以上資料僅屬常規服務細節,可能與實際運作有所出入,並以營辦商決定為準。 路线2从佐敦地铁(南京街)到九龙工业学校丽阁邨丽安邨(政府合署)怡靖苑大概路程3.13公里,全程约需11分钟,途经8个站点,途中不换乘,直接到达,换乘车辆线路有过海隧巴970X路。

  • 三菱率先於1983年推出空調Rosa小巴,豐田亦緊隨其後,於翌年推出空調Coaster小巴,為求於香港小巴這個大市場中爭一席位。
  • 其中中環站、金鐘站及旺角站及作為寫字樓發展,葵芳站、葵興站及荃灣站則用作住宅發展。
  • 尖沙咀東(麼地道)開經:麼地道、漆咸道南、梳士巴利道、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梳士巴利道、彌敦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荃灣路、大涌道交匯處,大涌道、沙咀道、大河道、青山公路-荃灣段、海興路、海安路、麗志路及青山公路-荃灣段。
  • 乘客亦可透過多元化電子支付系統(e度嘟)繳付車資,包括使用非接觸式VISA卡、JCB卡、萬事達卡、銀聯卡、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AlipayHK「易乘碼」及銀聯雲閃付「乘車碼」。
  • 路线3从佐敦道屈成氏到曹公潭户外康乐中心大概路程12.06公里,全程约需61分钟,途经5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西铁线→新界区专线小巴301路。
  • 小巴以往以柴油作燃料,政府為針對香港日益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曾考慮要求小巴改用汽油作燃料,結果因為燃料價格及維修成本高昂而遭受小巴營辦商強烈反對。

政府到2010年6月7日起,規定新登記公共小巴必須安裝最高預設車速為每小時80公里的車速限制器和黑盒。 佐敦小巴 ,衝紅燈和超速的情形頗為常見,尤以紅色小巴為甚,這種駕駛行為甚至被市民譏諷為「亡命小巴」。 例如2004年10月22日(重陽節),2架紅色小巴於香港北角英皇道因互相搶客而超速撞車,釀成2死17傷意外,結果2名司機於2005年年尾被判罪名成立而入獄。 佐敦小巴 另外於2006年5月18日凌晨,新界北交通總部特遣隊派出2名警員假扮乘客於銅鑼灣登上一輛紅色小巴,並暗中攜攝影機將「飛車」過程拍下,發現該小巴途中至少5次衝紅燈、切雙白線,另一隊警員在青山公路時速限制50公里路段,以雷射測速槍偵察到小巴車速逾100公里。

佐敦小巴: 往來油麻地,旺角,太子

例如以前紅色公共小巴每逢颱風來臨的時候,任意調高車費,曾經有來往香港仔至華富村的路線由原來的港幣3元加價至港幣30元,另外來往新界至佐敦道的路線更曾加價至80元,此舉曾被市民投訴。 佐敦小巴 另外,由於大部份紅色公共小巴司機均為自僱人士,收入跟載乘客人次有關,如車上的乘客比預期少,紅色公共小巴司機一般都會停車等客,拖延不少時間,而司機又因為想追回等客的時間,往往成為超速駕駛及衝紅燈的誘因。 其後於同年6月28日至2018年8月12日分階段增加其餘所有路線。

佐敦小巴

三菱率先於1983年推出空調Rosa小巴,豐田亦緊隨其後,於翌年推出空調Coaster小巴,為求於香港小巴這個大市場中爭一席位。 空調小巴甫推出,便極受小巴營辦商歡迎,紛紛棄用不設空調的日產Echo小巴轉投空調小巴,日產驚覺其「江山」可能不保,亦急急推出空調版Echo(後來正式更名為Civilian)救亡。 這個新趨勢令非空調Echo小巴於其後10年間極速消聲匿跡,香港小巴市場則形成「三雄鼎立」的局面;經過多年汰弱留強,最終日產被完全趕出香港小巴市場。 為了加強小型巴士行車安全,運輸署於2012年修改法例,強制新入職的公共小型巴士司機必須修讀職前課程,學員通過筆試及駕駛考試後方才獲得頒發公共小型巴士駕駛執照。 2013年運輸署招標承辦小型巴士司機職前訓練學校,接獲6份標書,新規定已於2015年6月1日生效。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68X 新增上午特別班 朗屏邨悅屏樓 往 旺角(柏景灣)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乘客通告],2023年1月。

佐敦小巴: 車站列表

从佐敦地铁(南京街)到上洋(三育中学香港三育书院)大概路程16.84公里,全程约需63分钟,途经30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新巴n796路→新界区专线小巴103路。 值得一提的是,官涌市政大廈現已成為當地僅有仍然保留使用傳統地名「官涌」命名的建築物和公共設施,自地鐵(今港鐵)荃灣綫佐敦站於1979年啟用後,香港市民和媒體多將「佐敦」當作地名使用,至今絕大部分區外市民更已遺忘「官涌」之名。 綠色小巴每條路線均有固定小巴營辦商,由小巴營辦商以固定薪金或底薪加分帳聘請司機。 紅色公共小巴,俗稱紅VAN、紅巴,是最初的公共小巴,當時以車身中央髹上紅色色帶(所以行內俗稱紅色小巴為紅帶)以茲識別。 1990年代,運輸署為擴大車身廣告的展示空間,建議將小巴的識別色髹於車頂,「紅頂」的暱稱因此而來。 運輸署今日(23日)指,為配合封區安排,佐敦部份道路將封閉,包括介乎炮台街與吳松街之間的一段北海街、西貢街及寧波街;及介乎甘肅街與南京街之間的一段新填地街、上海街及廟街。

佐敦小巴

而位處旺角的太子站、長沙灣的荔枝角站以及大角咀的奧運站等也有「站名取代地名」的情況。 另外,此總站一帶的街道被劃分為部分時間行人專用街道(廟街)及悠閒式街道,公共小巴不可隨意停車,只准在指定小巴站停站。 佐敦道小巴總站(Jordan Road Minibus Terminus),是位於佐敦道以北、甘肅街以南的小巴總站群,以紅色小巴為主,因在那裏停站的紅色小巴路線都以「佐敦道」為總站而得名。 2020年1月8日:凌晨3時許,一輛往佐敦的豐田Coaster小巴(LV9751),沿青山公路行駛至凱德花園對開時,因閃避流浪貓失控撞向大樹。

佐敦小巴: 九龍巴士68X線

1976年,港英政府再邀請顧問公司為香港交通發展作出研究,並發表首份《香港整體運輸研究》,當中建議興建地鐵荃灣支綫。 市民及旅客須留意,如需前往港澳碼頭、機場快線香港站及九龍站、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西九龍站、中國客運碼頭(中港城)或海運碼頭,請預早計劃行程,避免因封路或交通改道而延誤行程。 在封路期間,位於封路地區內及鄰近地區的巴士站、的士站、的士上落客點、公共小巴/專線小巴站、路旁停車位、私人停車場將因應情況暫停使用。 全程馬拉松比賽途經的主要路段包括彌敦道(尖沙咀至亞皆老街)、亞皆老街、連翔道、西九龍公路、昂船洲大橋、南灣隧道、汀九橋、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干諾道西天橋、龍和道、博覽道、會議道、駱克道、波斯富街、軒尼詩道、怡和街及糖街,並以維多利亞公園為終點。 紅Van是香港運輸的icon,更承載了香港人獨有的回憶,尤其它的手寫小巴牌更成為一股新的文青風。

有斜體字之路段只限234X線停靠,有粗體字之路段只限234P線停靠。 尖沙咀東(麼地道)開經:麼地道、漆咸道南、梳士巴利道、尖沙咀天星碼頭公共運輸交匯處、梳士巴利道、彌敦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葵涌道、荃灣路、大涌道交匯處,大涌道、沙咀道、大河道、青山公路-荃灣段、海興路、海安路、麗志路及青山公路-荃灣段。 荃灣(灣景花園)開經:青山公路-荃灣段、大涌道、大涌道交匯處、荃灣路、葵涌道、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西九龍走廊、太子道西、荔枝角道、彌敦道及梳士巴利道。 佐敦小巴 2013年4月:為突顯本路線能直達荃灣市中心,九巴於行走本路線而設有電子路線牌的巴士上,車頭地點牌的顯示由「灣景花園」改為「荃灣灣景花園」。 2007年8月26日:尖沙咀總站遷往尖沙咀東麼地道公共交通交匯處,以配合九龍南綫工程和該公共交通交匯處啟用;往尖沙咀方向仍然繞入尖沙咀碼頭,往荃灣方向改停彌敦道半島酒店分站。

佐敦小巴: 尖沙咀,旺角,佐敦,油麻地

早在1920年代,68X線前身,即中美運輸公司之元朗至旺角之巴士線已投入服務。 在香港日治時期開辦油麻地來往荃灣、元朗、上水及大埔的巴士線取締9號線,同年縮短至上水,同年10月改編為5號線,來往尖沙咀至上水,1943年縮短為旺角至荃灣,及加開3班長途班次往來上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開辦九龍專線小巴路線第26D號輔助服務路線(九龍站 至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第74D號輔助服務路線(九龍站 至 西九文化區藝術公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交通通告],2020年1月7日。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配合觀塘線延線通車的公共交通服務重組計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九龍城區議會轄下交通及運輸事務委員會文件第110/16號。

佐敦小巴

由2007年6月24日起,本線由元朗東總站遷往洪水橋洪元路總站,結束長達20年元朗(東)駐站生涯,而原本於本線行走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因為於洪元路總站出現轉向問題,所以全部均被換作丹尼士三叉戟巴士;翌日起,九巴開辦68X的特別班次,由山水樓開出,經媽橫路後返回原線。 九龍區專線小巴26線是一條由金匙營辦的小巴路線,來往土瓜灣(浙江街)及九龍站,途經紅磡道工業區、海逸豪園、紅磡灣、港鐵紅磡站及港鐵佐敦站(佐敦道)。 佐敦小巴 尖沙咀站設有非付費區車站通道連接尖東站,而使用八達通的乘客於尖沙咀站出閘後30分鐘內前往尖東站入閘轉乘屯馬綫會視為一程收費計算;而持有一張單程車票的乘客則不可在尖沙咀站/尖東站進行轉乘,若於尖沙咀站/尖東站轉乘兩綫便須重新購買單程票。

佐敦小巴: 小巴26

在此期間,白牌車在市區行駛成為常態,而且越來越受到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港英政府在同年12月成功平息暴動後,決定將白牌車規範化,同意白牌車登記為合法載客車輛,作為輔助專營巴士服務之用。 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加至14座位,「14座」因而漸漸成為了小巴的別稱。 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車合法化政策,由政府發牌,白牌車取得營業登記證後可在香港島、九龍及新界合法載客,登記白牌車的車身款式及顏色需依照規定,車身塗有紅色邊帶,成為一般所稱的紅色小巴。 雖然紅色小巴可以自行決定行車路線及收費,但服務區域及路線範圍都受到運輸署署長的規定,可停車上落客的道路範圍亦受到限制。

故在不足一星期後 (25/4) ,本線重新換入配用舊款車身的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 有趣的是,在此段期間,配Facelift車身的掛牌車沒有全部行走本線,反而使用舊款車身的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則成為本線當時的主力車型。 由2015年11月28日起,為配合低排放區政策,本線換入9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 MMC 12米 及2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 ,以取代原有的富豪超級奧林比安 10.6米 ,為本線首次換入長達12米的巴士行走。 2017年7月17日:本線來回程永久改道如下:往尖沙咀方向:駛離中間道分站後,直接前往麼地道總站,不再繞經尖沙咀碼頭。 近年由於小巴司機的收入低、工時長,考到相關牌照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每月收入近2萬元及有家屬福利的巴士司機職位,導致小巴司機年齡老化。

佐敦小巴: 九巴月薪車長大聯盟罷駛事件

而MS7295在復修後,更換車牌WM2564於同一路線繼續服務。 1972年,政府在山頂試行私營豪華小巴制度,由營辦商的車隊行駛固定的路線及收取預先批准的車資,車身塗有綠色邊帶,成為綠色小巴。 同年5月1日首條私營豪華小巴1號線(往來山頂至中環)投入服務,結果試驗成功,遂於1974年正式實施專線小巴制度,至1975年,香港島已經有6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 由於綠色專線小巴越來越受歡迎的關係,政府於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標數十條綠色專線小巴路線,供給公共小巴商或有興趣的商人競爭投標,首批九龍及新界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分別在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務。 隨着時代發展,市民對公共交通需求不斷提升,政府亦批出九龍市區及新市鎮的專線小巴路線以供競投。 )主要分為公共小型巴士及私家小型巴士,前者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

佐敦小巴: 公共小巴佐敦道至秀茂坪線

消息指,最少四人危殆;荃灣綫列車服務受阻,中環站往返荃灣站改為每5分鐘一班,亦不停尖沙咀站。 茘景站因訊號問題,導致荃灣綫行車較平常多約20分鐘,約一小時後始恢復正常。 其間港鐵調動車務疏導乘客,觀塘綫三班往油麻地方向的列車改往中環為終點站。 其中荃灣站至茘景站共5個車站以及太子站月台率先啟用,當時的列車行駛茘景站至太子站之間不停站;而太子站當時亦未開放大堂及出入口,僅供乘客轉車。 直至同月17日,深水埗至美孚各站以及太子站大堂才開放使用,標誌著荃灣綫全綫投入服務。 因應賽事安排,星期六晚上11時30分起,港九、新界多處分階段實施封路及交通改道措施。

佐敦小巴: 收費資料

港鐵經初步調查後,將岀軌意外形容為「轉向架偏離路軌」,而路軌旁設備亦有損毀。 到晚上10時,列車才移離月台,經搶修後,列車在11月14日早上恢復服務。 在潘焯鴻在社交平台公開油麻地站月台調查片段,認為事件與1994年1月九龍灣站事故類同,批評港鐵服務質素每況愈下,認為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應為事件負責,並引咎辭職。

紅色公共小巴路線有部份全日24小時經營,如荃灣至觀塘線、觀塘至旺角線、元朗至佐敦道線、青山道至土瓜灣線等。 由於紅色小巴沒有固定路線,收費亦可能隨路程長短而變動,因此乘客乘搭紅色小巴時,於下車時才需要繳付車資,車資按上車時所標示的價錢牌為準(延長目的地時如繼續乘坐需要以原來車資加以新標示車資之和為準),例如荃灣往觀塘線於繁忙時段延至藍田及油塘。 鑑於現時紅色小巴經營範圍已被當局透過禁區方式大幅限制、競爭對手服務改善而使營運空間萎縮,業界為求生存而不斷變更路線,據業內人士表示現時整體營運荃葵區佔頗大比重。 另外,地鐵公司亦放棄了港九綫與荃灣支綫直通運行的計劃,改為將修正早期系統的旺角站至中環站段撥歸荃灣綫;而修正早期系統的觀塘至油麻地段則成為觀塘綫。 由於在荃灣綫通車後,來自石硤尾站至觀塘站的乘客將不能直接到達佐敦站至中環站各站,並且須在旺角站轉車,所以地鐵公司提早於1982年4月26日將修正早期系統如上述方法分拆,所有觀塘綫列車以油麻地站下層月台為終點站,讓乘客熟習轉車安排。 香港政府透過禁區大幅限制紅色小巴服務,導致服務範圍主要限於舊區,市區內的尖沙咀、黃埔花園、三號幹線西九龍公路、青衣島(連帶馬灣、大嶼山與赤鱲角)、鴨脷洲和大部分新發展的新市鎮區域(例如天水圍全域、將軍澳全域及馬鞍山全域)均禁止紅色小巴駛入。

佐敦小巴: 收費模式

2019年5月25日,一列荃灣綫列車,其中一個車卡(C268)因為被不計其數乘客多次投訴停站開門時,受到超過100分貝的電壓聲影響,該列車問題已經由荃灣車廠跟進維修電機。 2004年1月5日,早上約9時,一名65歲老翁在荃灣綫列車上縱火,事件造成14人受輕傷,是地鐵自啟用以來首宗縱火案。 事件使地鐵公司嚴厲執行禁止攜帶危險物品的禁令,以進一步保障乘客的安全。 港鐵市區綫現代化列車一直為荃灣綫車隊的主力,而過往市區綫韓製列車以及市區綫中國製列車亦曾在荃灣綫載客行駛,但目前荃灣綫全數均採用市區綫現代化列車載客行駛。 直到2022年根據港鐵提供的資料文件披露,在新型肺炎疫情較為緩和的月份,荃灣綫仍然出現接近爆滿的狀態,其中油麻地站至佐敦站一段載客率達約98%。

佐敦小巴: 服務時間及班次

2014年3月12日,一列市區綫韓製列車於中午時分不載客在荃灣綫上試車,為該款列車於將軍澳綫供電事故後首次於觀塘綫及將軍澳綫以外路綫行走[需要較佳来源]。 荃灣綫目前為最直接往返港島區與九龍區繁忙地帶的過海鐵路,而其過海路段及彌敦道沿線的客量一直高企,繁忙時間的車廂及月台皆十分擠迫。 1982年,前地鐵公司決定擴建金鐘站,以應付港島綫通車後增加的人流;翌年,中環站也予以擴建。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金鐘至柴灣段正式投入服務;1986年5月23日,港島綫正式伸延至中環站及上環站,金鐘站與中環站成為轉車站,故荃灣綫的人流顯著上升。 由修正早期系統啟用至1989年期間,荃灣綫一度肩負著唯一一條過海地下鐵路的重任,直至觀塘綫過海段通車後,人流才有所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