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麗雅10大著數2024!(震驚真相)

1986年:香港電台電視部遷往前佳藝電視大廈,命名「電視大廈」。 同年張敏儀任廣播處長,在任13年,是首位華人兼女性廣播處長。 並推出醫學及健康電視節目《醫生與你》和電台節目《Letter From Hong Kong(香港來鴻)》。 1978年:第五台啟播,專門播放文化、教育及戲曲節目,為長者及小眾服務。 同年創辦「十大中文金曲」選舉,以推動本地創意工業,鼓勵音樂創作,對香港樂壇過去一年作整體回顧,嘉許當中表現出色的台前幕後音樂人。 1976年:4月5日,電台英文名稱改為「Radio Television Hong Kong」(簡稱:RTHK),中文名稱改為「香港電台」,以反映香港電台增加製作電視節目。

  • 聲明指出,有關做法嚴重違反《香港電台約章》賦予港台的職責,包括「港台編輯自主」、「提供準確而持平的新聞報道、資訊、觀點及分析」、「提供開放平台,讓公眾暢所欲言,以不畏懼和不偏私的方式交流意見」,以及「不受商業、政治及/或其他方面的影響」。
  • 2017年3月28日,政府宣佈,經考慮香港數碼聲音廣播發展檢討報告後,決定停止香港的數碼聲音廣播服務,最終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於2017年9月3日午夜停播,本地數碼聲音廣播服務亦劃上句號。
  • 1989年:按照1986年廣播事業檢討委員會報告書所建議及1988年《電視條例》修訂後的安排,香港電台電視節目由4月1日開始,在兩間商營電視台(無綫電視翡翠台及亞洲電視本港台)每晚的黃金時段內播放。
  • 該商人其後被栽定刑事毀壞罪名成立,罰款$1,000及向政府賠償$4,300。
  • 包括蔡玉玲編導的《卓越教室》、黃秋生參與的口述影像《聽出好戲勢》、《香港故事:疫行者》、原定在3月29日播出的《鏗鏘集》,暫停製作清談節目《五夜講場2021》和時事飲食節目《港食力》。
  • 通訊局在調查報告中指,主持並無在節目中表明他大部分的評論是基於間接取得的資料。

到3月底,處長和編輯委員會以相關節目“議題具爭議性,未能做到持平、不偏不倚及真確準繩”,以及未能符合《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的要求為由,進一步加強抽起節目和停止製作部分受觀眾歡迎的節目。 包括蔡玉玲編導的《卓越教室》、黃秋生參與的口述影像《聽出好戲勢》、《香港故事:疫行者》、原定在3月29日播出的《鏗鏘集》,暫停製作清談節目《五夜講場2021》和時事飲食節目《港食力》。 中大學生會當選內閣「朔夜」內務副會長何思珩認為,港台抽起節目的安排是侮辱製作團隊及侮辱港人的智慧。 而建制派立法會議員容海恩雖對節目被抽起不感到意外,但認抽起節目非最佳處理法。 而主持《港食力》、前無綫新聞主播黃大鈞表示不覺得突然,估計節目對新管理層「體裁上可能比較敏感」而不能開拍。 然而,自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特區政府加強對香港電台管治的介入,使該台逐步走上國營廣播的方向。

區麗雅: 新聞獎

2015年:《火速救兵系列》相繼奪得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第一位,闊別三年再推出《火速救兵III》;採用多角度電影級拍攝手法,成功吸引觀眾。 2012年:由於《火速救兵》推出後反應熱烈,並乘勝追擊推出《火速救兵II》;2012年底,更勇奪2012年度電視節目欣賞指數調查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第一位。 1988年:推出《Letter From Hong Kong》的中文版《香港家書》,由知名人士以書信模發表對時事的意見。

2004年3月,先行以DRM(Digital Radio Mondiale)技術,測試中波頻率數碼聲音廣播;9月起,再度測試歐洲尤里卡147制式Band III頻率。 測試期間,香港數碼聲音廣播系統將分別轉播現有的AM台及FM台的節目,同時配合數據廣播。 香港電台在2005年4月至5月期間,於全港不同地區設立試聽站,讓普羅市民認識這項嶄新的廣播科技,並分享高音質的效果。 2017年起,無綫及ViuTV均不轉播《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 2016年起,隨著港台電視啟播、亞視結束免費電視廣播,並把亞視模擬頻譜改作港台電視模擬廣播,標誌著港台已有自家電視頻道港台電視,而且即使只能接收模擬訊號的舊式電視機, 也可收看港台電視。 港台電視節目自1990年以來,持續不變長達26年的播出模式,終見改變,同時逐步撤出商營電視台,改為只在港台電視31、31A播出。

區麗雅: 電視頻道

2013年,時任處長為政府空降的鄧忍光,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未能「坐正」,與鄧忍光甚為「老友」的電台總監周偉材卻直接出任助理廣播處長,而廖麗怡就是在此時走入電台部。 另一議員容海恩認為港台內部團隊相繼離職,顯示一直以來有一些有機心的人希望透過節目向公眾發放錯誤訊息。 她認為抽起節目之外,廣播處長亦應加強教導員工遵守港台約章,嚴厲整治團隊,希望有新人加入後能有改善。 但她指出,若港台的問題在充足的時間內亦不能解決,不排除港台有機會被取締。

  • 梁家榮迴避公眾關注,劣跡斑斑,包括不正面回應是否持有美國護照,及任職亞視管理層期間就假新聞問題卸責等。
  • 所以根本就不會接受將港台落實為公營廣播,讓港台獨立於政府的建議。
  • 同月12日中午決定計劃將港台電視分階段試播及全面啟播的可行性,並在今年6月底之前遞交初步建議,預料計劃第三階段試播時或之後會包括加強本地製作及外購節目、增設電視新聞等等。
  • 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極其危險的援助,將成為北京與世界各國關係的一個嚴重問題,華盛頓將會毫不猶豫針對違反美國對俄制裁的中國公司和個人實施制裁。
  • 作為香港電台第一負責人的廣播處長梁家榮,拒絕親自向港台顧問委員會解釋該台節目《頭條新聞》涉及抹黑警隊,以及涉嫌違反《香港電台約章》一事,更卸膊給助理處長區麗雅。
  • 但當近年節目討論到香港敏感話題(如國民教育科及港澳自由行)時經常有親中共團體吵鬧,意圖阻止講者代表發言,從而令雙方口角,因此也被批立場傾向泛民主派。

無論是討論時事熱門話題,或是人生大道理,都能一針見血,引發聽眾思考。 该频率前称“香港电台第六台”,1989年12月3日启播,起初转播BBC World 區麗雅 Service,2017年9月3日后转播香港之声,2022年6月大湾区之声落地香港后,改称为“香港電台香港之聲台”。 1997年香港回归后,在法律上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个中国原则。 台澎金馬被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不承认中华民国是独立主权国家。 2021年5月4日為五四運動102周年,港台廣播大廈外舉行五四升旗禮,現場展示「文革發動」、「澳門回歸」、「世紀長征」等直幡。 2007年5月,Podcast Corner擴展為Podcast Station,提供更多影音節目供選擇,並增設3GP多媒體儲存格式,方便3G手機用戶隨身收看。

區麗雅: 港台署理助理廣播處長區麗雅請辭

李百全上任後,區一直被外界視為李嘅得力助手,但由4月開始就長請病假,期間由教育電視部出身嘅總監(電視)陳俊樂署理其位置。 ■張永明(92小學教育,96研究院教育) 原職香港教育學院教務長的張校友,於今年9月離職並轉任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副秘書長。 張校友表示,上任後將致力提高考評局透明度,並加強與學校的合作。 ■梁慧玲 (96新聞及傳播) 筆名「馮程程」的梁校友,一直活躍於文化界,主攻劇場創作,更著有個人文集及合編書刊。 最近參與話劇《七個好年》的編劇及導演工作,把香港過去七年的經歷幻化成段段風景,以細膩的感情,表達香港自回歸後的種種,發人深省。 畢業後,何校友曾先後任職教師、市場推廣以及「消費者委員會」的調查主任。

區麗雅

1974年10月31日的《觀點與角度》,原定播出的評論批評港英政府在處理一宗建造工程承包商的破產事件(「保利事件」)中表現差勁,但是被何國棟以評論是故意引起事端為由最終未能廣播。 這決定事後引發軒然大波,何國棟亦同意必須改革香港電台過份嚴格的審查方式。 至1980年代中期,香港電台才真正獨立於港府的影響,享有真正的編輯自主。 2006年1月17日政府成立《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檢討公共廣播角色,決定港台前途。 2007年3月,黃應士領導的香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建議香港政府成立全新的公共廣播服務公司,不適宜考慮香港電台全面過渡成新公司,時任廣播處長朱培慶則對報告沒提及港台去向感到失望。

區麗雅: 港台節目遭審查 《鏗鏘說》換「太黃」主持蘇玉華

香港電台發言人今(4日)證實,正在休假的前署理助理廣播處長(電視及機構業務)區麗雅,因有其他個人計劃,早前已向廣播處長李百全提出請辭,並將於今年8月18日離任。 香港電台架構協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區麗雅 保障香港電台在協議下內部架構不變及擁有編輯自主。 2022年5月9日,港台以「精簡諮詢架構」為由,將自1993年成立,由40人組成的「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停止運作,認為《香港電台的管治及管理檢討報告》已經建議整合並重新設計聽眾/觀眾意見調查,認為有其他渠道蒐集意見。 而多名主持亦在6月起突然被解僱,包括《瘋Show快活人》主持曾志豪和貴花田,《自由風自由Phone》主持區家麟和客席主持。 而港台電視部《五夜講場》、《視點31》、《日常8點半》和The Pulse等多個節目亦會停播。 區麗雅 區麗雅 港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憂慮以往持平與批判聲音會在大氣電波中消失,同時摧毁獲得公眾認同的品牌,不符合港台和公眾利益。

區麗雅

2013年1月9日起,港台逢星期三於標清電視頻道1,即第32台,會轉播每周立法會會議。 並在2013年4月1日起,港台會在高清頻道,即第31台,與無綫電視翡翠台及亞洲電視本港台同步播放港台黃金時段節目及重播港台節目以達至6.5小時之廣播時數,即每晚七時至凌晨一時半。 節目播放前,會播出香港電台開頭動畫,以區分港台製作的節目 (教育電視除外, 由2000/01學年起則顯示教育電視標誌)。 另外,並設副廣播處長一職,施金獎(節目特別支援);兩位助理廣播處長:陳俊樂(電台及節目策劃)、李慶華(電視及機構業務);以及三位總監:韋佩文(電視)、鄺思燕(電台)、李慶華(製作事務)。 2020年2月:財政預算案顯示,香港電台學校教育電視節目在2020/21年度預算減至零,恆常撥款被終止。 教育局其後證實會重新定位教育電視服務,擴大外判製作,港台由以往獨家製作,改為服務供應商之一。

區麗雅: 港台節目顧問團成員批評廣播處長嚴重干預編輯自主

10月30日,小麗民主教室創辦人劉小麗在《城市論壇》第二節前的中途休息時被台下一名戴藍色帽的觀眾用鞋掟中手和心口位置。 7月13日,一名中年商人在節目初段衝上嘉賓桌示威,嘉賓桌及桌上的凸字裝飾出現損毀。 該商人其後被栽定刑事毀壞罪名成立,罰款$1,000及向政府賠償$4,300。 1月10日,民建聯成員陳克勤因當選後一句「搓 Our breast」(搓我們的胸部)成為全城笑柄,在節目直播時被人擲胸圍。 其實佢只係舊年底接任退休嘅周偉材,擔任助理廣播處長,坐咗呢個位一年多少少就再升官,真係「命好、timing(時機)好」。 消息還稱,在《鏗鏘》團隊忙於聲援蔡玉玲之際,區麗雅在公共事務組(PCA)高層不知情下,撤換《鏗鏘集》唯一的監製李賢哲。

區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