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濕8大優勢2024!專家建議咁做…

穴道按摩去水腫方法陰陵泉 (針對全身) 位置:在小腿內側脛骨與腓骨交接處有個凹陷處,濕氣通於脾,去濕從健脾開始,使用指腹輕輕按,每次2至3分鐘,一日可多次按摩。 天樞穴 (針對腸胃)位置:肚臍左右兩邊2吋外。 (1吋大約為大拇指的寬度) 用指腹按摩,2至3分鐘。 浸浴、足浴去水腫方法水溫控制在42度左右,依個人忍受程度調整,不宜過熱。

脷苔厚而水滑(多水),就代表身體有「濕」。 中醫認為濕可分為內濕、外濕,而濕的特性是重墜、酸、脹不適,但身體有濕不只會疲累乏力,更會侵犯身體各部份。 1.將同等份量的紅小豆和薏米洗乾淨後用清水浸泡。 紅小豆大約需要泡兩、三個小時,薏米則浸泡一個小時就可以了。

去濕: 春天湯水食譜30. 土茯苓蓮藕湯

4款去濕茶及3款去濕湯水舒緩風濕痛 「風濕」在中醫病症名為「風寒濕痺」,天氣轉變容易令風邪與濕邪侵襲人體,導致人們氣血循環不暢,不通則痛,從而誘發關節痺痛、腫脹、僵硬或酸楚的「痺證」。 黃獻銘提醒,大便偏軟的患者最好不用使用枸杞滋潤身體,因為枸杞利通大腸,很可能會讓患者拉得更兇。 而蜂蜜的作用主要在於緩和,本身滋潤養陰的效果其實不好,因此不建議只單用蜂蜜來滋潤身體。

新陳代謝,意思是說將體內的廢物經呼吸、排尿、排便或體內分解等方法清除,然後體內再合成細胞各個部分,維持生命。 這些體內的廢物,若未能適當清除,假以時日堆積在身體,便會形成「毒」。 煲內放3升的水,猛火煲至水沸,將全部材料放下煲滾,改用慢火煲2小時,湯水可加入適量鹽調味(可加可不加),即可享用。 她亦建議搓手心的勞宮穴,有助養血護肝,只要將兩手伸直,手心對手心,以不快不慢的均速前後磨擦約80-100下,至手心微熱,然後用拇指按壓左右手心各1分鐘即可。

去濕: 春天湯水食譜14. 粉葛排骨湯 去濕健脾

羅漢果加乾粟米芯一齊煲,味道甜甜的,對清熱解暑同祛濕有幫助。 乾粟米芯有利尿減肥、清熱、消暑祛濕 利尿祛濕功效;羅漢果有清熱解暑、化痰止咳、涼血舒骨、清肺潤腸和生津止渴等功效。 湯煲預備約3公升水,水滾後將全部材料掉晒落去,中火煲15分鐘後轉小火煲2小時,完成 有新湯飲好開心。

  • 此方具有益氣健脾、養心安神、袪濕利水之功效,最適合因為脾虛造成面色萎黃、形體消瘦、體倦乏力、食慾不佳、胸悶、腹脹、腹瀉、嘔吐、白帶…等症狀。
  • 一些高糖分又肥膩的食物亦會影響體內的運化過程,吃的愈多,濕氣愈重。
  • 將所有材料放入高壓煲煲20分鐘,於喝前再大滾一下便成(若用一般煲具,則以大火煲滾,再用文火煲2-3小時便成)。
  • 適合1歲以上人士服用,當小朋友飲用後會較多小便。

濕氣若是聚於關節位置,更有機會引發關節痠痛。 不過大家可以從飲用湯水去解決問題,養生去濕。 但切記,去濕湯水不宜太油膩、忌燥熱,應選瘦肉、去皮雞肉等低脂食物,再配一些健脾材料,就事半功倍,今次就向大家推介20款簡易春困去濕湯水,除了去濕作用外,更有清肝、清熱解毒攻效。 以去濕湯水養生祛濕,是最方便的辦法,但切記,去濕湯水不宜太油膩、忌燥熱,應選瘦肉、去皮雞肉等低脂食物,再配一些健脾材料,就事半功倍。 當體內濕氣重,加上脾胃不良時,可以藉由茶飲湯水幫助利尿排濕以及調理體質。

去濕: 身體濕重原因

如果無法判斷,最好還是要請專業中醫師看診喔。 也可以煮「蘋果紅棗枸杞茶」,加入小米50克、紅糖適量、枸杞適量、少許去核紅棗,小火煮至10分鐘,不只有健脾養胃、清熱解渴助眠的作用,也有去油膩、瘦身、延長飽足感的功效。 主要症狀有精神疲累、四肢沉重、食欲不振、容易水腫、面色變黃、咳嗽、痰多、起疹子、容易排便軟爛或不通等症狀 。 夏季三伏時節,由於高溫、低壓、高濕度的作用,人體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因而會使人煩躁、疲倦、食慾不振,易發生胃腸炎、痢疾等。 外在的濕度(外濕)會間接影響身體的濕氣(內濕),所以濕度高時也要注意排濕。

去濕

當脾胃功能不佳,食飲物消化過程出問題,不能氣化成有用物質,便成痰濕濁物停聚體內,濕濁流注腸道,導致大便見濕軟黏膩。 薏仁煲湯可加入冬瓜、山藥同煮,加強利水功效之餘,更能益氣補脾。 去濕 因為冬瓜清熱利水,山藥本有補益脾胃作用,適合脾胃濕困,導致下肢浮腫、關節腫痛不利的人飲用。 中醫角度指,一旦人體濕氣太重,便會容易出現疲乏、沒精打釆,甚至水腫等情況。

去濕: 去濕湯水/去濕茶食譜13. 花旗參西瓜皮湯

可能夏天濕氣重的症狀會嚴重一點,如濕疹或香港腳容易在夏天發作,但是四季都可能會有濕性表現,不侷限在夏天。 看似平凡的 薏米水,在《神農本草經》內是上品,「久服輕身益氣」,味甘淡性微凉,歸脾、胃、肺經,有清熱排膿、健脾去濕、利水去水腫的作用,能潤澤肌膚、美白保濕,並抗衰老、抗氧化。 薏米可與冬瓜、赤小豆一起熬湯,能清暑去濕;如與淮山和蓮子等食材同煮,則可加強健脾的作用,同時可養腎固精。 不過孕婦不宜食用,因薏米可使子宮收縮,有機會誘發流產,而脾胃虛寒者,建議加入生薑和紅棗加水同煮。 要處理身體水濕問題,應不只於祛濕,更要強化臟腑代謝水濕能力。

用於食治消化不良、胃炎胃痛、十二指腸潰瘍、心脘痛、高血壓、壞血病、產婦乳汁少、小便不利、大便不通。 和五臟、調營衛、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洩痢、消腳氣等功效。 茨實有健脾醒胃、祛濕抗疲勞作用,對於脾虛濕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材料(2-4人分量):麥冬9克、山藥20克、五指毛桃30克、茯苓15克、薏仁20克、陳皮6克、可加瘦肉半斤。 市面上的祛濕茶種類繁多,內容各有不同,最好諮詢註冊中醫師,以針對個別體質而處方祛濕材料。 現簡單介紹2款配方分別適合寒濕及濕熱體質人士飲用。

去濕: 去濕湯水/去濕茶食譜8. 粉葛赤小豆扁豆瘦肉湯

她表示,春回大地,萬物生發,由於春屬木,與肝相應,肝火因春天陽氣生發之象而更旺盛,春天人特別容易心煩、暴躁,都是肝火盛的表現。 春天養生要注重疏肝,閒時喝杯疏肝花茶,多到戶外做運動宣洩春日鬱悶情緒,順道排汗祛濕。 根據醫管局中醫動網站資料,「蟄」有潛藏的意思,所謂「驚蟄」,就是此時節雷鳴開始多,把土裡的蟲子都驚醒而鑽出來,象徵萬物更新,生機盎然。 但位於南方的香港氣候變化並不明顯,一般要到清明才漸有雷聲的,香港平均氣溫約17°C左右。 體濕即是脾胃不佳,造成身體代謝水份功能阻塞,而被身體儲存起來,成為死水,想要去濕必戒7大濕性食品…詳情請看。 老黃瓜具祛濕、利尿功效,赤小豆、扁豆亦幫助健脾利水,熱門健脾去濕湯水。

去濕

若脾胃功能差,體內濕氣排不出,會感到身體很重、四肢怠倦、精神不濟、四肢乏力、心情抑鬱、膚色黯淡無華等。 註冊中醫師上次推介「去濕素湯」,有助健脾、補腎、去濕(去風濕)、利關節及有助入眠,也有助緩和周身痠痛。 去濕 今次這款素湯「淮山蓮子黨參湯」所用的中藥材湯料較少,仍然有健脾安神、去濕除痹(周身痠痛)之效。 香港作為美食之都,不同國家美食集齊於一地,自然亦有不少美味但高糖高脂以及生冷的食物,常吃本身已容易損傷脾胃,再加上香港天氣長期濕熱,就使濕氣問題頻繁發生。 有中醫師指出濕氣成因與脾胃功能有密切關係,由於食飲物必須經脾胃運化吸收,才能化成有用的氣血和津液滋養身體。 一旦濕氣性質重而黏滯,當停聚日久,氣行受阻,鬱而生熱,更可演變成濕熱。

去濕: 去濕湯水3. 去濕開胃茶陳倩揚養生食療

有健脾、和胃、化濕的功效,適合人士胃口欠佳、胃脹、排便稀軟、精神困倦等屬脾胃虛寒的人士。 倩揚話,這個茶飲落甘甘地, 去濕 不澀,有少少苦味,但用藥性溫,所以孕媽媽都啱飲。 有個小貼士給大家,如果不想太苦澀,就不要將黨參剪得太碎。 抑鬱症/憂鬱症測試 | 抑鬱症前兆有甚麼?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去濕

兩個加在一起煮效果更好,對於改善水腫和皮膚美容都有很好的效果。 去濕 但盡量不加糖,否則糖太多去濕效果會降低,體質虛寒及孕婦應避免大量食用。 中醫認為袪濕有兩大原則,的第2法則是排尿。

去濕: 春天湯水茶飲食材7. 冬瓜

小豆味甘酸、性平,可利小便、水腫、除煩熱。 4) 煲內注入水,下清補涼材料、肉然蜜棗,大火滾10分鐘,轉細火煲1個鐘,加入冬瓜,再滾起後,轉細火煲多1個鐘,下少許鹽調味,飲得。 此外,有些蔬菜對於去濕亦有功效,好像蘆筍有利尿作用,可以排走身體水份及毒素,而且含有豐富維他命A;新鮮的淮山是很好的食品,可以增加免疫力之外,更有助改善消化系統,減少脂肪積聚。 薏仁除可利尿消腫,更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改善水腫問題,而且有美白功效,大家可以薏仁加水煲滾、再加少許糖調味。 紅豆有利尿、減少便秘的功效,可以試試直接將紅豆焗水來喝,有助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