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歡醫生8大伏位2024!(小編推薦)

周嘉歡醫生 他解釋,急性戊型肝炎一般透過海產等途徑感染戊肝病毒,九成感染者可以透過自身免疫系統消除病毒,但少數人可能因服藥等因素,壓抑了免疫系統而成為長期帶菌者。 周嘉歡醫生 瑪麗醫院今日(27日)傍晚收到香港大學微生物學部門報告,指五名於今年二月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同時感染戊型肝炎,初步懷疑捐贈的器官是傳染途徑。 據了解,是次涉及共五個病人,今次是本港首次發現經器官捐贈傳播戊型肝炎的個案。 周嘉歡醫生 伊院組織的台北之旅事先安排醫療機構運送「洗肚水」至下榻酒店,讓病人每日按時「洗肚」。 病人若自行計劃短程旅行,可自備足夠「洗肚水」,三日行程要帶十一包,其中兩包是後備,同行家屬可幫忙運送;若是長途旅行,可聯絡醫療機構送「洗肚水」到酒店。 周嘉歡提醒,洗腎病人外遊時應避免水上活動,防止傷口感染;病人若有水腫、氣促病徵,應盡快求醫。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虹)伊利沙伯醫院腎科專科醫生黃浩聲被指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治療一名乙肝帶菌的腎病病人時未有處方適切藥物,以及給予適當用藥意見,導致該病人最終肝衰竭而死,涉及兩項專業失德。 醫務委員會昨日就案件作紀律聆訊,主席劉允怡批評黃浩聲的治療管理計劃不佳,且在病人出現不適後,拖延4日才採取相應治療。 雖然醫管局有意增添兩位聯絡主任,但周嘉歡醫生認為亦未足夠,她形容器官移植聯絡主任的工作是「多勞多得」, 而且如何管理才是關鍵。 在外國例如美國和西班牙,都有獨立於政府的器官獲取組織管理器官捐贈的相關工作。 但現時本港七位器官移植聯絡主任均直接由醫管局管理,並沒有獨立機構監管。 她建議設立一個兩層的管理架構,管理聯絡主任工作的標準和準則,並保證提供持續進修,確保他們學習到足夠的醫學知識。

周嘉歡醫生: 聯絡我們

工作排得密麻麻,朱建華惟有專心醫病,以前做公職的理想,全都放在一邊,「過多幾年可能退休炒股,組織一個『炒股阿伯團』。」重投公職? 「都有可能。」他放不低教書,又直腸直肚,日後重出江湖其實絕不出奇。 朱建華自言最怕做「阿頭」,當年做醫學會執委,也只做副會長,「我唔鍾意成為眾矢之的,壓力太大。」坐在「阿頭」旁邊發言,他認為是最佳位置。 朱建華家住瑪麗醫院旁,返工、放工只需步行五分鐘,「表明心迹,樓都買在附近,我原本打算在瑪麗做到退休,毫無準備要出去開檔,以前連養和點去都唔知。」他說老闆開到口要他走,惟有做「逃兵」。 最後她決定選擇做腎科醫生,「腎科的病人可以做腹膜透析(洗肚)維持生命,感覺有一綫生機,會見到有光明。」但醫生總是會面對生死,有一位腎科病人令她至今仍很痛心。

他推測今次事件的器官捐贈者有兩個可能帶戊肝病毒,第一是患急性戊肝,第二是長期帶菌而不自知。 周嘉歡醫生 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六成的香港人願意死後捐出自己的器官去救人,這個數字,原來和西班牙一樣。 我知道你一定會問,既然願意捐贈器官的比例一樣,為甚麼西班牙的捐贈率又比我們高出這麼多呢? 再舉兩個數字讓你動腦筋,調查亦發現17%的西班牙人會拒絕捐出親人的器官,而香港是53%。

周嘉歡醫生: 醫生與你

周嘉歡醫生認為醫管局不應因為手術室和床位有限而在政策中忽略器官捐贈服務,因為「有需要就是有需要」。 要成為器官移植聯絡主任並不容易,必須有護士補背景並到國外修讀器官移植相關課程,學習輔導和遊說技巧,亦要了解本港有關死亡的法律和遺體處理種程序。 「中四時父母要求我輟學出來工作幫補家計,但我很喜歡讀書,不肯屈服。」於是性格堅強的周醫生便獨自搬出來住,替人補習開始半工讀的生活。 退休前是伊利沙伯醫院內科部門主管,返工時間每天朝七晚十一,但仍抽出私人時間推廣器官捐贈,還親自率領本港的器官受贈者運動員參加國際運動比賽。

周嘉歡醫生 通常做醫生的,自小「我的志願」都是當醫生,怎知周醫生卻說,「從沒有想過做醫生,只想做太空人。但香港的大學都沒有太空科,屋企亦沒有錢供我去外國讀書,自知這個宏大的理想一定不能達成。」做太空人成泡影,還被迫要離開校園。 腎衰竭病人於公立醫院洗血於6年間大增6成,洗肚亦微增8%,惟洗肚需日換3次洗肚水,不少病人嫌麻煩寧自費私家洗血,有30多歲女病人為上班棄洗肚改洗血。 以下為整合之商家資料:【只屬傳言】網友報料指:補習時, 數學老師(亦是補習社老闆)罵示威者是垃圾, 說民主派的人搞亂香港, 恨死他們。 更指罵自己的黃絲女兒「唔知頭唔知路」、「明知班人係垃圾仲支持」, 更強迫女兒刪除所有在臉書上發佈過的撐示威者言論的帖子。 當肝臟細胞異常生長,便會發展為肝癌,最為常見的肝癌是肝細胞癌。

周嘉歡醫生: 大學年代的朱建華(中)瘦蜢蜢,與同在中建開檔的潘德鄰(右)是老友,「他最初出來開檔,是我分租一間房給他的。」

長子有音樂天賦,曾在音樂和行醫路上有掙扎,朱醫生卻很開明,一直鼓勵子女尋找志向,給予很大發展空間。 香港器官捐贈率一向偏低,有人提出「預設默許機制」提升器官捐贈數字。 「預設默許機制」是要求市民在生時明確表達死後不願意捐器官,如沒表達就被認定為默許同意,醫護團隊可根據其默許意願摘取器官作移植,與目前香港採用的自願捐贈理念上有根本分別。 Martin 黃炎華在1998年確診末期腎衰竭,那時他的身體非常虛弱,2分鐘的路程,要用20分鐘才走完。 而在這期間,他更珍惜生命,珍惜與家人的相處機會,幸好於2002年獲得器官捐贈,重新獲得健康。

農曆新年期間,大家都忙於大掃除,又要到處拜年,與親朋好友頻頻飯聚,一不留神就很容易墮入健康陷阱,就是「扭傷腰骨」和「飲食過量」! 本集邀請心臟科及骨科專科醫生,為大家提供關於這兩個陷阱的健康小貼士。 說到「脫髮」,好像只是男士去到中年常遇到的問題,但其實男女老幼都有可能「甩頭髮」! 本集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亦會破解坊間一些對脫髮的迷思。 朱醫生育有3名子女,大兒子承繼衣砵,現時是公立醫院風濕科醫生。

周嘉歡醫生: 大學一及二年級申請轉讀醫均失敗

周嘉歡提到,外國時有質疑中國曾使用死囚器官進行移植,部份國際醫學團體不接受中國的器官捐贈論文研究,的確有人會擔心香港加入內地COTRS,或影響本港醫學界地位,但認為這在一時間較難說服,只能靠時間累積聲譽。 她又指,過去曾有謠言指香港與內地將互通器官移植,導致本港登記器官移植的數字一度下跌,反映港人當時確有疑慮,但認為這個可能已有所改變。 四個月大女嬰芷希前日(17日)完成換心手術,捐贈心臟來自內地,是香港首次批准內地器官送港移植。 港大臨牀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今日(19日)表示,今次安排屬「無可厚非、相對合理」,亦是一個契機可就兩地器官移植訂立清楚透明機制。 末期腎衰竭病人靠「洗血」、「洗肚」維持腎功能,部分病人足不出戶,搭飛機外遊更是妄想的事,但伊利沙伯醫院為腎病病人舉辦《飛出香港》活動,讓病人及醫護等近四十人齊齊暢遊台北。

其後每屆賽事,周醫生都親自帶隊,直到在2016年退休仍繼續參與。 陳智仁指,事件對病人及家屬均非常鼓舞,接下來就要觀察手術後會否出現排斥。 周嘉歡希望聯合醫院事件不會影響市民捐贈器官,因聯合醫院的失誤和鄧桂思需接受捐肝是兩件事,「最終都係病人受苦,唔捐可能病人救唔返」。 負責呢項計劃嘅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其創會榮譽顧問周嘉歡醫生,希望藉 Peter 與 Martin 二人的創舉,可以令大眾更加支持器官移植。

周嘉歡醫生: 芷希換心|學者指香港可納入國家人體器官共享 內地法制已改善不用擔心

1980年起,朱醫生行醫已經40年,從小在荃灣長大,爸爸是廚師,媽媽是家庭主婦,自小已灌輸他要「讀好書」。 朱醫生在荃灣官立學校讀書,自小成績優異,那一年理科預科班上,只有2人考入港大醫學院,一個是他,一個就是朱太。 周醫生指,紅肉、海鮮等均含有大量嘌呤,過多嘌呤會引致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增加,尿酸過高可引起腎結石,阻塞尿液排出,嚴重可引致腎衰竭。 她又指,飲水過少亦不利將體內毒素隨尿液排出,令毒素雜質殘留體內,容易形成結石,一般而言,每人每日最少應飲水1公升,才可有足夠水份排出尿液。 E大夫除了有齊全的醫生資料外,最具價值能夠幫市民找到適合醫生的資料便是成千上萬市民對不同醫生的評論。 為確保準確評論,我們會再次發放郵件給加入評論者作核實,經過核實的評論才會在E大夫網站顯示, 周嘉歡醫生 以保障醫生和市民的權益。

周嘉歡醫生

隨團的伊院內科部門主管、腎科專科醫生周嘉歡表示,洗腎分「洗肚」及「洗血」兩種,本港病人分別約四千名及一千六百名。 「洗肚」一日三次,每次需約一小時,病人不願外遊主要擔心行程中「換水」時間不夠,或有機會感染腹膜炎。 洗腎條件逐步放寬,更多病人可接受洗腎,惟女性因洗腎導致無法生育,令已婚的婦女承受極大壓力,有人更因而自殺。 種種情況令她深感洗腎治標不治本,唯有腎臟移植令病人「重生」,促使她推廣器官捐贈,惟當時社會對器官捐贈存有不少誤解,即使在醫學界,亦只有少數人站出來推廣器官捐贈。

周嘉歡醫生: 周嘉歡醫生

病人若自遊行,便要自備足夠「洗肚水」,三日行程要帶十一包,其中兩包是後備,同行家屬可幫忙攜帶;若是長途旅行,可聯絡醫療機構送「洗肚水」到酒店。 周嘉歡提醒洗腎病人外遊時應避免水上活動,防止傷口受感染;病人若有水腫、氣促病徵,應盡快求醫。 本港醫院早年沒有分專科,外科醫生甚麼手術都做,「我開過腦,換過八個腎,胸肺等等手術都要做。」八六年,他到英國專做大腸手術的醫院受訓,練得好手勢。 「有兩屆立法會都想選,不過都打消了念頭。」朱建華有理念,例如一早提出醫療發展需要與私人保險合作,是選醫學會時的政綱,與政府現時推行的「醫保計劃」相似。

  • 最近的民意調查發現,六成的香港人願意死後捐出自己的器官去救人,這個數字,原來和西班牙一樣。
  • 香港郵政決定為荃灣官立中學發行50周年校慶紀念郵票,成為香港少數為校慶發行紀念郵票的中學。
  • 國際醫學界其中一個對中國內地的指控,是內地仍然存在地下器官買賣問題,例如國際心肺移植學會曾表明不會接受中國的器官作移植。
  • 朱醫生一年平均要做400宗大腸手術,等於一日起碼要做一場手術。
  • 周嘉歡提到,外國時有質疑中國曾使用死囚器官進行移植,部份國際醫學團體不接受中國的器官捐贈論文研究,的確有人會擔心香港加入內地COTRS,或影響本港醫學界地位,但認為這在一時間較難說服,只能靠時間累積聲譽。

香港移植的歷史比澳洲短,香港每一百萬人才有4.7個器官捐贈者,比你們低得多了,與西班牙每一百萬人有34個捐贈者更是望塵莫及。 目前香港有接近2000個病人正在輪候各類的器官和組織,但去年只有33位死者捐出內臟器官,救回90個末期器官衰竭病人,真是杯水車薪! 腎衰竭的病人還好,雖然平均差不多要等六年的時間,但還可以邊洗腎邊等;相比起來,等候換肝、心和肺的病人就不幸得多了,不少因為等不及合適的器官而終於逝世。 陳續稱,過去內地以心臟停頓作為死亡定義,本港接受腦幹死亡,內地近年亦多了接受腦幹死亡的捐贈,但本港的器官捐贈數字令人失望,每百萬人只有不足5名捐贈者,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相差10倍,而今年截至昨日只有16宗屍肝移植手術。 對有聲音質疑內地器官捐贈的來源,擔心背後有器官買賣,亦有國際醫學組織不接受涉及器官移植的內地論文。 陳稱,指控內地涉器官買賣無實質證據,質疑的聲音不太公道,內地捐贈制度已日益優化,確保器官捐贈屬無償。

周嘉歡醫生: 醫生與你 #44 【醫學.人】周嘉歡

當中一次是他的父親不幸細菌感染,要切除雙腿,在醫生和護士照顧下,父親留醫約10個月終可出院;另一次是目睹醫護人員將「噴晒血」病人救回來。 除了有可能面對各種損傷或身體不適,處身郊野環境,亦有機會受到大自然世界中的昆蟲或動物所擾,輕則出現輕微腫脹及痛楚,也有可能因毒液而產生較嚴重的過敏反應,甚至出現呼吸困難、頭暈、休克等等情況。 雞眼常見於足部,一旦出現,如果你不理會或是治療它,是不會自然痊癒的,更容易因為繼續受到磨擦而變得更嚴重,甚至感到痛楚。 「生疣」也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病,「疣」一般很細小而且粗糙,通常會長在手腳、面部、生殖器、腳底等部位,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疼痛或者不適,但是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疣」具有傳染性,有機會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

周嘉歡認為,安排受贈者在不同醫院接受前期準備和手術,能避免兩對組合互相認識,並避免由其中一間醫院承擔所有手術工作壓力。 但另一方面,周指出,有意見擔心若分開兩間醫院進行配對移植手術,未能確保兩宗手術同步進行以避免其中一方突然退出,但周反駁,只要兩間醫院做好溝通,同時開展兩台手術難度低。 政府宣布委任器官捐贈推廣委員會十名新成員,並再度委任十二名現任成員。 為了改善器官不足的情況,醫院管理局今年成立了中央移植委員會,希望由內部理順器官捐贈的流程,但求不遺漏任何適合的器官。 衞生署亦積極推動,近日推出了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效果不錯,推出兩日已經有三千人登記了,証明香港人都是有心支持捐器官的。 其實,經過醫學界、政府、傳媒與各有心團體多年的努力,香港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意識已經普遍提高。

周嘉歡醫生: 健康快車

汪嘉佑-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精神科),愛爾蘭皇家內外科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文憑,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名譽臨牀助理教授。 醫院管理局高級行政經理(轉型計劃)陳允健醫生就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接受《香港01》專訪(另見稿)時表示,得悉有病人組織提出,希望讓受贈者一方獲知對方若干資訊,例如年齡、體重等,局方還在檢視是否可行。 病人組織代表、曾兩度移植活腎的腎病病患者伍妙敏指,手術前醫療團隊會詳細檢視捐贈者的身體和心理狀況,認為受贈人應該信任醫療團隊,不應該質疑對方捐出的器官是否「夠正」,認為受贈者無需要獲取捐贈者資訊來衡量是否接受捐贈。 周嘉歡醫生 伍妙敏認為,條例修訂值得支持,說「成全兩個家庭,將本身不可能變成可能」。

周嘉歡醫生: 基金債券攻略

在委員會的指導下,政府舉辦了不同的活動,例如宣傳攤位、講座、推廣活動和典禮,並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推廣器官捐贈並鼓勵市民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 若病情發展至末期腎衰竭,即腎功能少於10至15%,病人不能有效排出體內的廢物及過多水份,便需進行透析治療以維持生命。 周醫生指,現時腎臟透析治療主要包括血液透析(洗血)及腹膜透析(洗肚)。 香港腎科學會前主席周嘉歡表示,洗肚對病人較好,根據臨床觀察所得,兩名分別洗肚及洗血的病人,1年後腎功能分別餘下5%及1%,腎功能愈少、即排尿量愈少,病人每日可飲水量亦相應減少,否則體內太多積水,病人會感到很辛苦。

周嘉歡醫生: 病人大腸裏滿是糞便,朱建華日日見,基本上已經對臭味形成「抗體」,不過有時見到病人成肚屎,「都會成手味o架!」他笑說。

中國人好尊重死者的意願,統計顯示,如果死者生前曾經講過想捐器官,八成半的家人都會盡力完成死者的遺願;相反,如果死者生前沒有表示願意與否,六成的家屬就會怕違反死者的心意而寧願選擇不捐器官。 你還記得曾有一位香港人在湖南遇到車禍,就是因為他希望捐器官救人,他的家人就千辛萬苦,千里迢迢將他運返香港,讓他可以捐出器官嗎? 早前有一位親屬因為不知道妹妹的意願而拒絕捐出器官,那知第二天他找到妹妹簽的器官捐贈咭,可惜已經錯過了捐器官的時機,我們都覺得好遺憾。

周嘉歡醫生: 健康好人生

舉例來說,預計一年藥費須20萬元,分4次使用,通過經濟審查後,病人的最高分擔額為3萬元。 這樣,先由病人自付藥費,第1次付1萬5千元,第2次再付1萬5千元,餘額則由撒瑪利亞基金繳付。 周嘉歡醫生 現時有提供腎臟移植的公立醫院包括瑪麗、威爾斯、瑪嘉烈和伊利沙伯醫院,每間醫院約有3、4名醫生能做移植手術。

周嘉歡醫生: 醫療評價

伊院腎友互助會、病人資源中心及內科部上月中舉行「飛越台灣之旅」。 十六名須洗肚、洗血及已換腎病人,聯同家屬、醫護人員共三十七人到台北三日兩夜,暢遊西門町、士林夜市、平溪、九份等景點。 如果在固定時間出現夢遊,可以在夢遊發生前十五分鐘,提早叫醒對方,國外也有催眠治療,但沒有確實的研究證明,總括來說還是要根據情況,才能決定治療方案。

周嘉歡醫生: 健康「膚」識.陳湧面上長出細小啡色粒粒,是雀斑?原來是扁平疣!如何分辨與治療?

立法會正在審議《2018年人體器官(修訂)條件草案》,冀容許配對或匯集捐贈器官安排,捐贈人會捐出其器官給予不相識的人,以換取其屬意的受贈人獲得器官捐贈。 周嘉歡醫生 醫院管理局已擬訂了《2018年人體器官移植(修訂)條例草案》通過後,實施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 周嘉歡醫生 現時有提供腎臟移植的公立醫院包括瑪麗、威爾斯、瑪嘉烈和伊利沙伯醫院,每間醫院約有3、4名醫生能做移植手術。

新華社引述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指,希望藉今次建立長效機制,將香港的醫院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最大限度利用公民逝世後捐獻器官,拯救兩地居民的生命。 港大肝臟移植科主管、臨床醫學院教授陳智仁今早(19日)在港台節目上表示現時有這個條件,又指外界擔心內地以往或有器官販賣等問題,但認為現時法制已改善,不用憂慮。 伍妙敏認為,條例修訂值得支持,說「成全兩個家庭,將本身不可能變成可能」。 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就表示,器官分享在海外已落實多年,美國亦有跨省的器官配對。 她認為香港與內地距離較近,要運送器官不困難,若有機制落實安排對病人是好事,認同可啟動討論兩地器官互享的機制。 周亦提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器官移植有質疑,有海外醫學團體不時拒收中國的器官移植論文,香港則在移植的醫學範疇享負盛名,導致不少醫生擔心接受內地器官捐贈,會令香港醫學界受牽連,研究論文不被承認,甚至被醫學組織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