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公屋2024懶人包!(持續更新)

在暫准居住證有效期內,如住戶不再於香港擁有住宅物業,他們可向所屬屋邨辦事處提交證明文件申請批出租約,繼續居於現居公屋單位。 住戶亦需同時申報其家庭入息及資產淨值水平,以評估是否符合相關水平。 問 22.住戶如只擁有住宅物業的部分業權,或其擁有的住宅物業面積可能較其現居公屋單位還要小,可否獲豁免於「無擁有住宅物業」的規定?

  • 問 27.部分家庭或有成員於退休後領取一筆過的退休金,其家庭資產或會因此超出有關資產限額而要遷離公屋,但他們日後未必有固定的收入負擔其開支。
  • 但同時凡願意入住「有效空置期」達12個月或以上的租戶,可享有租金寬減,不過在租金寬減期間,租戶不可申請房屋署的租金援助計劃,有得有失,儘管如此,2021年仍有逾6萬宗申請,相當搶手。
  • 中國批評三國的合作計劃,嚴重構成核擴散風險,刺激軍備競賽,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 因公營房屋和新市鎮都是政府為中產階級及基層市民而設,對於私人樓宇投資者缺乏吸引力,人口分布和房屋需求仍較集中在市區,令「十年建屋計劃」未能完全達到預期的效果。
  • 他大學時攻讀機械工程,畢業後任職中學物理老師,最後進修成為註冊社工,自2012年末聯同葵涌區內關心社區事務的劏房住戶成立關注組,主要就劏房的租務管制、濫收水電費、業主逼遷等多個議題向當局及社會反映訴求。
  • 全港住戶總數增加283,188(增幅達12.7%),其中179,970戶(所佔比例達63.6%)為私人住宅租戶,在四種居所租住權中佔最低份額,結果導致增長主要集中於整個房屋市場中的一小環節。
  • 「綠置居」(即出售綠表置居計畫) 定價一般比居屋更低,有助於綠表申請者自置居所,並藉此騰出更多公屋單位以編配給輪候公屋人士。

政府統計處昨公布《香港的女性及男性主要統計數字二○一六年版》,分析指,香港住屋貴影響年輕人結婚生育意欲,除非靠父母出手,否則也難言結婚,若結婚恐令生活負擔更重,寧拍拖不結婚現象會愈嚴重。 問題公屋 工廈「劏民」由十年前寥寥可數,暴增至現時約二萬人,有關注基層組織認為,租金升、上樓難才是問題根源,其中葵涌、屯門的「劏民」較多,主要因為附近唐樓劏房較少,以及工廈鄰近民居。 近日有人在租屋網站刊登廣告,聲稱在西營盤有唐樓單位,提供類似日本膠囊式酒店的「太空艙」牀位出租。 廣告指每個「艙位」月租五千一百元,更提供「一應俱全」的設備如電視及無綫上網等。 據了解,該單位或設有多達二十個牀位,部分已出租,但未知單位是否領有相關牌照。 針對斜坡型地盤,署方會特別在地盤斜坡闢設平台興建一些可用設施,以擴大地盤淨面積一、兩成,從而增加可建單位數目。

問題公屋: 房屋供應|「公屋提前上樓計劃」將提早建成1.2萬伙

房委會在訂定有關限額時參考了近期房委會發售的一個實用面積40平方米的資助出售單位價格註4,再採用 年度四人家庭的公屋入息限額(即26,690 元)計算,資產限額達到公屋入息限額80倍的住戶,已有能力購買房委會近期推出的資助出售單位。 參考「綠置居」項目景泰苑的平均售價註5,並採用上述方法計算,得出的資產限額為公屋入息限額的約91倍。 考慮到「兩大支柱」的原則會同步作出修訂至住戶的入息或資產其中一項超出有關限額便須遷離公屋,委員認為應採用較為寬鬆的標準,故採納把資產限額定於公屋入息限額的100倍。 以 年度公屋入息限額為基準,一個四人家庭的新資產淨值限額為267萬元註6。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的研究發現,兩成年輕人對住屋現況感不滿,更有近四成認為住屋狀況難以在數年內改善,學歷愈低者愈感悲觀。 問題公屋 應付高昂租金後未有餘錢作儲蓄,亦令他們難以在未來改善住屋情況。

問題公屋

在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時,就是2049年,即未來的廿多年內,甚至在這時點前,香港必須告別劏房。 也有網民留言,指因為今次事主獲發的公屋是凶宅,因此就算拒絕也不會扣一次機會,但根據房屋署資料指,申請者在揀樓及獲發出有關「配房通知信」後,假如放棄入住單位,就會被視為「不合情理拒絕編配」。 假如申請者拒絕三個配房建議而沒有可被接納的理由,其公屋申請會被取消。

問題公屋: 資料來源:房屋署

簡約公屋不僅啟德選址有爭議,屯門小欖樂安排的選址問題更大。 本報揭發,上址與化學油庫極之貼近,附近不僅屋苑林立,消防通道更只有窄窄一條,一旦發生火警甚至大爆炸,後果不堪設想。 行政長官近日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目標在4年內(即 年度)將輪候時間「封頂」,由6年降至約4年半。 採取此快捷方法,並非說不用進行中期及長期策略,但若能在現階段就此即時應急辦法取得進展,我相信可恢復市民對前景的希望,有助社會各界共商未來發展之計。 這些不同團體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各自為其所代表選民爭取利益而發聲。 若房屋署發現不再符合編配公屋資格的申請者,以及沒有回應房屋署邀請以進行文件查核及/或詳細審查的申請者,房屋署將會取消其申請。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親身前往 各公共屋邨辦事處、 房屋署申請分組(地址:香港九龍橫頭磡南道3號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第二層平台)、深水埗房屋事務詢問處(地址:九龍元州邨元州商場二樓平台)或 民政事務總署轄下各區諮詢服務中心免費索取。 申請者及所有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並擁有香港入境權,其在香港的居留不受附帶逗留條件所限制(與逗留期限有關的條件除外)。 今年首季居屋及公屋第二市場宗數按季跌約2成 創9季新低…

問題公屋: 房屋供應|預計於2022/23年度落成的公營房屋項目

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 今次事主獲分配到的凶宅公屋,可能是經「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獲派。 因為若按一般程序申請公屋,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6年,假如想更快獲發公屋,可以申請每年約年中推出的「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將可獲得提早入住公屋單位的機會。 各項資助自置居所計劃,例如但不限於:居者有其屋計劃/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重建置業計劃、可租可買計劃、租者置其屋計劃、自置居所貸款計劃和置業資助貸款計劃等的家庭成員,在取消其有關記錄後,只要符合公屋申請資格便可即時遞交公屋申請表。

問題公屋

然而,港人對此卻持有不同的意見,甚至在公屋與貧窮問題上陷入“雞蛋因果論”的爭辯。 其中,有一部分觀點認為,公屋只會令香港的窮人越多,並且養更多的懶人,因為要夠窮才能夠入住公屋。 也有一部分觀點認為,公屋完全享受不到資產增值,應該多建一些資助房屋從而收回來一些公屋,也可以減少輪候公屋人數。 中評社香港1月4日電/住房是香港“老大難”的問題,其中公屋議題尤為受關注。

問題公屋: 資助出售房屋

整體私人住宅中大概三分之一屬租住單位,其中27,112個單位(約6.2%)已分間為劏房。 入住租住公屋的夫婦如婚姻出現問題導致離婚,而其中一方需要遷出,夫婦二人自行達成協議後,便可申請更改租住權。 據房委會網頁顯示,在 2023年2月1日以前按「配額及計分制」登記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如分數於2023年2月1日,其分數已達425分,現正 / 將會安排詳細資格審查。 問題公屋 第二階段:按電腦隨機方式抽選適當比例的目標申請者,邀請他們提交證明文件,以進行文件查核。 如須進一步核實所申報的資料,申請者將會獲邀出席詳細審查會面。

問題公屋

《香港01》早已分析指出,一般賓館雙人房間有200平方呎,若每間房會被安排入住一個2.3家庭,人均居住面積只有約87平方呎,低於全港平均水平;如果安排入住者為一個4人家庭,該4人又應如何分配空間? 另外,酒店、賓館在疫情之下才可用作過渡性房屋,在疫情後這類處所將恢復營業,届時過渡性房屋單位數目將會大幅減少。 另外,房屋署指,今年3月底約有15.3萬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05萬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合共有25.3萬宗申請。 值得一提的是,當局稱在2021年第一季獲編配的一般申請者「多達」4,000宗、長者方面則由600宗上升至700宗。 不過,「多」這個字應該意指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量、或者在比例上佔較大比重;然而,2021年第一季的一般申請者編配數字只佔申請數字約2.6%而已,可見無論當局如何「吹噓」編配工作的「豐功偉績」,也無法為他們失敗的房屋政策推卸責任。

問題公屋: 公屋住戶資助政策及維護公屋資源的合理分配政策(「富戶政策」) 常見問題

申請者於房屋署發出「配房通知信」前通知放棄自行揀選的單位則不受此限。 而從事主分享的照片可見,上面寫的是「配房通知信」,即假如事主拒絕,就可能會被計算一次,剩下兩次機會。 根據2022年9月的最新預測,第一個五年期(即2023/24至2027/28年度)的傳統公營房屋建屋量會增至12,770個單位,同時額外興建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 政府當局指,政府會與房委會和香港房屋協會緊密合作,全力提量、提速、提效、提質,推高首五年公營房屋供應量,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房委會事後將有問題樓宇分為四等,其中26座因為結構遠低於安全標準而有即時倒塌危險,需要盡快拆卸重建(即第一等「問題公屋」)。 如果真的害怕,可以入住前拜四角;也有網民指假如有考慮就不如放棄,不然入住後心裡總是會覺得不安落,「等咗十年,唔爭在等第二次派」。 也有網民建議先不要急著決,親自去單位感受一下,綜合附近環境再作決定。 討論公屋或其他屋邨住宅大廈原有裝備,包括食水、沖廁、去水、電力、燃氣、晾衣、通訊、窗戶、大門、鐵閘、廚房門、浴室門、信箱、升降機、保安系統、消防系統等。

問題公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綠表資格證明書」有效期為一年,而公屋編配在證明書有效期內將被暫緩處理。 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可以書面或親自到九龍橫頭磡南道3號香港房屋委員會客務中心第二層平台申請分組提出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 房屋署會在收到申請者齊備的資料後進行審查,並約於一個月通知申請者是否符合發給「綠表資格證明書」的資格。 獲發「綠表資格證明書」的公屋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必須仍符合有關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申請資格的所有準則。

問題公屋

問題是香港的住屋供不應求,貿貿然取締劏房後,劏房戶可以搬到哪裡去住? 由於這些具體問題無法解決,明知劏房不合法,政府也不能加以取締。 疫情打撃經濟,增加了供樓的風險,只要物業有承造按揭,免不了受到利率升跌波動,遇上市況不佳,更有可能成為負資產。 至於公屋租金相對穩定,並與收入指數掛鉤,不致於出現經濟差卻要加租的情況。 問題公屋 反之,遇上經濟不景氣或財政盈餘,政府甚至會有相應的租金減免措施。

問題公屋: 興建供應 (今日:

答 22.有關「住宅物業」的定義沿用公屋申請者及以白表資格購買居屋單位的相關定義,單位是否全權擁有和單位面積大小並非考慮因素。 為低收入家庭解決住屋問題,公屋即「公共租住房屋」亦應運而生。 它是政府興建,廉價出租給基層市民的公共房屋,相當於內地的廉租房,沒有產權。 公屋租金低廉,據香港房屋委員會資料,截至18年3月底,公屋單位的平均月租約為1,880港元。 房協夾心階層住屋計劃屋苑:由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及出售,簡稱「夾屋」,是出售予中等收入市民(即所謂夾心階層)的住屋,市場定位及售價均較居屋為高。 此計劃為收入不足以購買私人樓宇而又超出申請購買居屋及租住公共屋邨的資格的市民解決住屋問題。

一間串流儀器製造商就表示,兩成六現金流、即是約4億美元以存款形式,存放在矽谷銀行,大部分未有受存款保險的保障。 另外,元宇宙及遊戲開發商Roblox強調未有受影響,指30億美元現金流中,約有5%以現金及票據形式,存放在矽谷銀行。 作為三邊安全夥伴關係的一部分,澳洲將購買最多5艘美國核潛艇。 三國還計劃合作,採用英國設計與美國技術,為澳洲建造新型核潛艇。 中國批評三國的合作計劃,嚴重構成核擴散風險,刺激軍備競賽,破壞亞太地區的和平穩定。 全國人大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早上將以差額選舉方式選出新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問題公屋: 入息總資產限額

其餘551座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當中118座被列為第二至三等的樓宇須進行鞏固工程,加上不少不合規格的公屋為政府廉租屋或徙置屋邨樓宇。 因此行政局在1987年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公屋大廈(徙置屋邨)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而此等「整體重建計劃」下受影響的樓宇,隨著牛頭角下邨(二區)於2011年清拆,全部已經拆卸重建。 1989年起,政府逐步為當時現存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進行大規模維修。

問題公屋: 樓宇設備

香港特區政府曾在回歸初期針對公屋定下了“三年上樓”承諾,但由於土地供應不足、建設速度緩慢等問題,這些年來公屋輪候的時間卻離該政策目標漸行漸遠。 如圖1所示,自2015年以來,香港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長度持續攀升,截至今年9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9年,而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達到了3.8年,兩者均創下了22年來的最高記錄。 (一)及(二)房屋署的善用公屋資源分組負責處理有關濫用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轄下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的工作,包括就公屋租戶的住用情況及懷疑虛假陳述個案進行調查,並進行宣傳教育,讓公眾了解善用公屋資源的重要性。 該項工作屬於善用公屋資源分組的其中一項恆常工作,因此我們未能提供有關的人手編制及開支分項數字。 若住戶並不屬於可豁免類別,但部份成員正在領取傷殘津貼的住戶,即使其家庭入息或資產淨值超逾相關限額,仍可繼續居於公屋單位;但須按入息繳交相應的額外租金。

問題公屋: 【公屋輪候】港媽苦等8年獲派石籬公屋 單位1個嚴重問題空歡喜一場

問 14.房屋署會如何評估個別資產項目(如土地/非住宅物業)的淨值? 答 14.個別資產項目其淨值的計算方法與過去的「富戶政策」一致。 住戶在申報時須以申報表所述的方式如實計算有關資產的價值,並應保存各項相關證明文件正本,以便房屋署職員在有需要時查閱及作進一步審查。

而喺唔少朝代,大多數貴族都鍾意挑選同漢人相似嘅族群作為下人,但對唐朝嘅貴族而言,佢哋之間就興起一股… 有美國的初創企業表示,受矽谷銀行被監管機構勒令關閉所影響。 問題公屋 一間提供雲端服務的企業的行政總裁,在矽谷銀行位於聖克拉拉的總部外等候,要求銀行方給予解釋。 問題公屋 他表示現金流已受影響,憂慮未能出糧給員工,亦擔心公司無法應付開支,影響日常運作。

問題公屋: 問題公屋

房屋問題水深火熱,特區政府卻放棄大舉徵地建屋之計,而着力於「小修小補」的過渡性房屋政策。 特首林鄭月娥自2017年上任後,主推由社福機構主導的「過渡性房屋」政策,但截至2019年相關單位仍然不足1,000個,對近12萬個環境欠佳的劏房住戶而言可謂杯水車薪。 林鄭遂於當年提出,將在2020年至2023年間提供1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後來又加碼至1.5萬個,但實際遲遲未見蹤影。 直到上周日(5月9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自豪地在網誌聲稱,政府已覓得1.4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土地,與目標只有「一步之遙」。 現行規定,在公屋住滿10年或以上的租戶,須每兩年申報收入,從而訂定租金水平。 截至6月底,在72.8萬名公屋租戶中,有3%(即約2.5萬人)為富戶,當中2.15萬戶需交1.5倍租金、約3,100戶交2倍租金、62戶需交市值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