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11大優勢2024!(小編推薦)

因為影像醫學及麻醉技術的多方配合,臺大醫院自2009年至今,已有800多個肺癌病例是使用單孔、免插管的迷你微創手術,吸引韓國、中國大陸和瑞士醫師競相來台學習。 單孔免插管的手術約3天就可以出院,比起傳統手術需住院兩周縮短許多,且技術還在持續進步中,未來還可能利用電燒方式治療,從單孔手術變成「無孔手術」,甚至在門診就可以施作。 手術時必須從患者胸部後側方的肋骨間隙切開進入胸腔,因為這個縫隙只有1至2公分寬,所以必須鋸斷第5或第6根肋骨,再利用開胸器把肋骨間隙撐開,將病灶處的肺葉全部切除。 手術會留下大約25公分的傷口,從側胸一直延伸到後背。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術後肋骨一段時間後會自動癒合,但傷口會相當疼痛,且因採取插管麻醉,還可能傷及氣管喉嚨,手術後通常得住院兩週才能出院。

  • 民國100年10月,由蔡峰鈞醫師接任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並兼任心臟外科主任。
  • 此外,過去有不少名人傳出罹患大腸直腸癌,這類病人也適合怡樂適療程。
  • 從事看護工作的黃女士,因為很信任花蓮慈院癌症醫學中心肺癌團隊,當發現有問題就要積極到慈濟醫院來治療。
  • 傳統開胸氣胸手術傷口創傷性大及康復慢,所以傳統開胸氣胸手術已經被微創胸腔鏡手術所取代。
  •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機械手臂的進步,設計會更簡化、精緻,若價格下降,可望提供臺灣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
  • 精準醫療當道,外科也走向精準之路,必須明確找出腫瘤位置並加以切除。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許瀚水指出,醫療科技進步,肺癌手術近十年來最大的進展是逐漸以胸腔鏡手術取代傳統開胸手術,現行肺癌手術已有 90 % 都採用胸腔鏡微創手術。 肺臟切除不能再重生,因此切除愈少愈好,但切得不夠或不準,都可能影響之後的復發。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年有超過1萬3千人罹患肺癌,超過9千人因肺癌死亡,肺癌近年來已經成為全世界及國人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一名。 而根據健保署公布2016年國人使用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排行榜,其中與空汙高度相關的包括:呼吸系統其他疾病、呼吸和胸內器官惡性腫瘤及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胸腔鏡手術過程 影像胸腔鏡手術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吳士衡指,肺癌初期病徵不明顯,大部分個案確診時已屬晚期,約有一成半早期患者,可透過手術切除肺葉腫瘤。 最傳統的開胸手術會在胸口留下長十至二十厘米的傷口,並需鋸開胸骨,至十多年前微創手術面世,改為於胸側開三至四個微細切口,創傷性大減。 陳晉興說明,現在多為內視鏡手術,一般是2、3孔以上,而單孔胸腔鏡手術只有1孔,加上麻醉較淺,為靜脈麻醉,精準定位找到腫瘤切除乾淨。 不過,若患者腫瘤太大、末期肺癌患者,或是曾經做過手術有沾黏,以及肥胖的人都不太適合。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肺癌一年發生人數為一萬三四八八人,死亡也有九三八八人。 肺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很重要,以該院患者為例,確診一期經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九十三%,四期則降至十五%。

因此,配合使用組織膠的好處還包括能減少術後血腫、組織腫脹、降低腫脹的疼痛感、降低疤痕增生,縮短傷口癒合時間。 手術者本身若有傷口不易癒合等問題,亦或擔心術後腫脹、瘀青時間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及困擾,配合組織膠的使用,使術後恢復過程變得更快速、輕鬆,因而提升手術滿意度。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本院放療呼吸調控技術多元且熟練;早期肺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經驗多且療效佳;第三期化放療策略安全性高且提升可手術率;第四期選擇性加上放療改善腫瘤控制符合國際趨勢;適時搭配熱治療以增進放療效果並刺激抗癌免疫力。 標靶治療有相關的健保給付規定,目前只限於局部晚期(少數)或遠端轉移治療。 第四期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台灣有接近一半的病人適用標靶治療。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切除肺癌變簡單!「單孔無管」微創手術 不插管、定位準、恢復快

一般來說,因為能夠手術治療的病人多屬較早期的癌症,因此病人存活期較長,治療效果多半比無法手術的晚期病人好很多。 不少人因害怕要被麻醉而抗拒做手術,屯門醫院胸肺外科近年就引入新技術,令病人在接受胸肺手術時,毋須插入氣管,而改用「喉罩氣道」或「經鼻高流量氧氣喉」維持氧氣輸入,甚至是病人自主呼吸。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新技術可以把麻醉所需時間大減近一半,至7.78分鐘,亦有助減少全身麻醉後的不良反應及手術後的住院時間。

王秉彥表示,一般腫瘤若超過1公分懷疑惡性就要進行手術,患者腫瘤2.3公分,幸及早發現,才能提早處理。 為使病患術後能快速恢復,並盡快再接受心導管手術,他採用3D影像單孔胸腔鏡手術。 3D影像不僅帶來立體空間的視覺感受,更能應用於手術,帶來更精確的醫療技術。 一名退休牧師陳榮爝因接受高階健康檢查,發現肺部右上葉有2.3公分腫瘤,經確診為早期肺腺癌,經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外科醫師王秉彥進行3D影像單孔胸腔鏡手術後,順利切除病灶。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早期胸腔手術 傷口長達25公分

臺大醫院肺癌手術團隊利用免氣管插管技術進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肺節切除術、全肺切除術、無管胸腔鏡手術,並發表成果於世界頂尖外科期刊。 且於免氣管插管,單孔無管胸腔鏡及立體定位手術上發表超過50篇國際期刊。 2011年起成立肺癌微創手術訓練課程,歐美及亞洲各國前來觀摩學習之外科及麻醉科醫師超過100人次。 2016年更受邀於維也納世界肺癌大會進行專題演講,於捷克進行手術示範,成功幫兩位歐洲病患進行免插管胸腔鏡肺癌手術。

肺部是除皮膚外人體最大的器官,早年病人聽到要動肺癌開胸手術,想到要開那麼大的傷口往往下意識地抗拒,但隨著微創手術進步,肺癌開刀已不像民眾想像那般需要劃開一道長長的傷口,也不需要鋸斷肋骨,只需要開3個甚至1個小洞。 不過前提仍是要早期發現病灶,所以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肺癌非常重要。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三總基隆分院雖然僅是地區醫院規模,但自從2018年開始,由胸腔外科醫師開始操作單孔胸腔鏡手術,從簡單的氣胸手術、良性肺結節手術到複雜的肺葉甚至節葉切除手術等,已完成數十例單孔胸腔鏡術式,提供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與品質,造福基隆鄉親。 若有相關肺癌篩檢及肺癌手術相關問題,可至基隆分院胸腔外科門診諮詢與治療。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健康網》降血脂「藥」吃一輩子? 醫:自行停藥恐增心梗風險

醫生會為病人切除未擴散到其他器官的肺癌,以往的方法是剖開胸膛直接切割。 其後發展微創手術,醫生在病人的胸腔開三個切口,將鏡頭及手術儀器分別置入將腫瘤切除。 隨着技術進步,最新的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只需開一個3至5厘米的小切口,便足以放入鏡頭和所有儀器切除整個有肺癌的肺葉及清除淋巴。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也可以這樣說:在特定的條件下,幾乎所有的胸腔外科手術都可以在內視鏡輔助下操作,不僅有相同的手術效果,更因為有較小的傷口,減少傷口疼痛及因疼痛引起的併發症,並增進美觀。 胸腔迷你微創手術不僅可以用於肺癌治療,也適用於食道癌和縱膈腔手術、自發性氣胸、手汗症治療、胸腺切除、肺泡性疾病治療等,另外也可作為診斷工具,診斷如瀰漫性肺部疾病、單發性及多發性肺部結節、縱膈腔腫瘤或淋巴結腫大、及肋膜腔疾病的診斷等。

正子造影的敏感度優於電腦斷層掃描, 且可以一次作全身之評估。 但由於發炎性病灶亦可能顯偽陽性,若考慮手術切除腫瘤,在放棄手術之前應對不確定之可能轉移點作切片鑑定。 此外,肺癌愈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美國臨床試驗證實,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降低死亡率20%;歐洲臨床試驗顯示,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降低死亡率26%。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內視鏡手術也有其侷限性及缺點

近年來三孔胸腔內視鏡手術也進展至單孔胸腔鏡手術,且比例逐漸提高。 中大醫學院去年五月引入單孔微創胸腔鏡手術,吳士衡是全港首位以該技術進行肺葉及整邊肺切除的醫生,他指單孔微創手術的切口減至一個,可減低神經受損的風險。 威院至今進行了約二十二宗同類手術,全部效果理想,亦無肺部漏氣、肺炎等併發症,一般留醫二至五日可出院,年紀最大的七十八歲病人,術後翌日已出院;至於神經痛比率,則要觀察較長時間及收集更多數據再分析。 然而,單孔微創不適用於過大的肺腫瘤,一般應與切口相近,即四至五厘米。 他指威院每年進行約一百五十宗肺癌手術,預期日後八成手術可透過單孔微創進行。 為了讓病人能快速回復生活,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自2016年9月開始採用「單孔胸腔內視鏡」進行胸腔手術,至今已成功讓超過300位病人完成病灶切除手術,快速的回復手術前正常的生活功能。

自民國98年起本科開始採用當時最先進的三孔胸腔內視鏡進行肺癌切除手術,經過幾年不斷進步與技術突破,民國105年9月轉為更高級的單孔胸腔鏡進行所有胸腔手術,避免手術中肋間神經受損,術後胸部的麻木感… 但在雙腔氣管內管(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tube)在1956年發表之後,麻醉科醫師就能提供一個單側肺部完全消氣、患者穩定不動的狀態讓外科醫師來開氣(one-lung ventilation)的模式成為主流,一直到現在。 胸腔微創手術、胸部外傷重症處理、急性氣道狹窄併呼吸衰竭之處理、胸腔腫瘤相關手術、末期肺病變之處理、臟移植手術及術後照護、腔疾病之基礎醫學研究。 民國88年7月,本科因業務需要採功能性分科,分成胸腔、心臟血管外科,成立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由林萍章教授擔任胸腔及心臟血管外科系主任,劉會平醫師擔任胸腔外科主任,朱肇基醫師擔任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肺癌手術8成採胸腔鏡 健保自費差很多

雖然胸腔鏡是目前治療肺癌的手術主流,但胸腔鏡的技巧性高,外科醫師必需經過相當的訓練,以確保能安全有效率地執行肺癌切除手術。 VATS在發展十多年後,胸腔微創手術又有新的進展,其中之一就是胸腔機器手臂手術。 機器手臂系統帶來3D立體視覺效果、如手掌般多重運轉角度,以及可減少操刀醫師手部震顫等優勢。 但這些好處多是讓操刀醫師更輕鬆的完成手術,對病人而言,機器手臂費用高、卻無法帶來更多好處。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手術治療的新興趨勢是改用「微創手術」,僅在胸部或腹部打幾個洞,甚至只劃開 1 個 2 公分小洞,伸入器械就可完成切割腫瘤、止血、縫合等所有步驟。 搭配目前精細的醫療器械,例如胸腔鏡、腹腔鏡和機器人手臂皆能做到 3D 立體視野,配合精準的導航技術,例如「磁導航定位系統」、「電腦斷層影像導引」等,有著對病人正常組織傷害少、傷口小、出血量少、恢復期短的優勢。 現年70歲的陳榮爝,在高階健康檢查中發現,他不但有心血管堵塞問題,須接受心導管治療,且在右上肺有個2.3公分的腫瘤,經醫師確診為肺腺癌早期。

單孔無管胸腔鏡手術長庚: 乳癌新標靶藥5月進台灣 抑復發療效如何?雙標靶治療適合哪類患者 健保給付條件?

目前,已經有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搭配怡樂適療程,可以減輕肺癌病人手術疼痛,以及手術後併發症,重拾良好生活品質。 癌症傳統手術治療需將癌腫瘤儘量完整且完全切除,有時甚至會預防性摘除淋巴結。 相較於其他治療方法,較有機會達到根除性的目的,是傳統手術治療最主要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