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利弊2024必看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过去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大部分国家的发展,都是以制造业去满足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今天来说我们希望能够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就是“一带一路”,而这个新市场的开发是以“共荣共融”的手法,透过技术转移,与当地的利益共同体一同发展的。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从前以资源和人力去带动高速、粗犷式的增长日子,可能已经不可再持续了。 因此,我们会由高速增长变成每年GDP中速增长(如6%左右的增速)。

  • 至於毗鄰香港的深圳,亦以上百萬的高額補貼吸引高層次人才,內地大學生通過人才引進方式落戶深圳,手續和流程相對簡單、高效,亦能享受高額住房及生活補貼。
  • 他建議,港人到內地做生意前,必定要搜尋大量市場數據,或向已在內地經營生意的朋友取經,以減低失敗的機會。
  • 不過,我可以說,我今日站在這裏,比四年多以來任何時候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都更加有信心。
  • 在座的專業人士,都希望見到一些資格互認安排,不需要每件事都重新考試。

值得一提的是,當中有一半為創科職位,包括研究及開發、資訊科技、數據分析、系統發展、數碼營銷、工程、資訊保安、與科技相關的知識產權或技術轉移工作等。 為吸引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到大灣區工作,中國財政部和稅務總局提供粵港澳大灣區針對港人的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現時廣東省、深圳市按內地與香港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包含港澳台)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給予補貼。 我們建議政府擴闊符合優惠政策至非「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並簡化及統一各大灣區城市的申請程序。 長遠來說,此舉應該更能推動城市之間的人才流動性,並吸引更多人才到大灣區工作。

大灣區利弊: 世界各都會區

他隨後在香港尋求證監會、地監局、申訴專員公署的協助,惟事件擾攘了幾年,經過多次電郵及電話來往,都未有實質回應和進展。 大灣區利弊 他質疑,美聯未有做好審查及監察發展商的角色,在香港銷售聲稱保證回報的項目,涉誤導投資者,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 他指事件牽連到不少買家,事後他多番向美聯求助,但一直不獲回應。 一個有關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發展的民調於2017年6月至9月進行,結果顯示,仍有57%的青年不願前往大灣區發展,其中,57.2%的青年不了解大灣區,42%的青年不想離香港太遠。

大灣區利弊

有份出席會議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吳傑莊稱,本次主題是加強粵港澳深度合作,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會議上有9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發言,多名官員回答後,由梁振英總結發言。 出席人士包括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國務院港澳辦前副主任張曉明、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駐會副主任王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部長級)郭蘭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司長李金生、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黨組成員向斌、中聯辦副主任陳冬。 大灣區利弊 在李應生看來,香港首家中醫院的落成,其意義之大不單只是市民之福,更是科研的好幫手。 除此之外,作為一間純中醫藥的醫院,它還可擔當示範作用,招聘人才,探討香港的中醫中藥發展專科路向。 倘若人、貨、資金、訊息不能自由流動,大灣區的融合就不可能真正實現。

大灣區利弊: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不但區內四大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會迎來經濟增長,大灣區的發展正迅速蔓延至昔日所謂的外圍城市,令這些城市逐漸成為具吸引力的市場和生產基地。 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加上「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在大灣區建設擔當重要角色。 香港青年人精通兩文三語,同時擁有創新精神及國際視野,只要勇於把握機會,不單可以在大灣區找到更廣闊的事業發展空間,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生活經驗,亦會對國家的人和事有更深切認識,幫助開闊眼界和建立人脈關係,履歷表上亦會增添一項寶貴的資歷。 無論日後選擇回港發展,還是繼續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或創業,甚至到海外發展事業,那都是不可多得的經驗和人生歷練。

大灣區利弊

就此,廣東省政府會盡快在大灣區落實國務院港澳辦於去年公布的兩批便利措施,涵蓋教育、就業、創業和日常生活等範疇,讓在內地港人在相關領域享有內地居民的同等待遇。 廣東省金融專家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雲賢在論壇上指出,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無論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物流快遞體系,還是建設科技創新中心,都離不開金融的作用。 粵港澳大灣區要建立世界一流國際金融樞紐,需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積極發展科技金融、培育壯大航運保險、努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灣區資本市場、推進灣區金融平台建設,以及積極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等。

大灣區利弊: 相關連結

追討10年無果,受害人打算在香港透過法律途徑追索,期望香港法庭還其公道。 香港的青年人有着獨有的優勢,不單精通兩文三語,通曉中西文化,並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 只要年輕人願意抱着開放、積極的態度,勇於嘗試,憑藉你們的競爭優勢,大灣區可以說是機遇處處,大有所為。 AYP扎根香港60年,是香港青年服務的先驅,一直為青年人提供各種挑戰自我的機會,讓他們能夠善用餘暇,通過個人與團體的學習和服務經驗,了解自己和身處的社群,以達致全人發展,並且確立人生目標。 AYP在推動青年發展方面的成果豐碩,自1961年成立至今,已經有超過八萬人取得獎章,完成的義工服務時數超過180萬小時。

提供就業崗位的企業則須以月薪不低於1.8萬元的目標聘請畢業生,並派駐他們到內地接受在職訓練。 2022年11月,香港大學經管學院深圳校區落戶深圳福田區廣電金融中心,將開設碩士、博士及高管教育課程;12月,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與香港城市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共建香港城市大學物質科學研究院(福田)。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於2018年9月開始正式實施。 合資格的港澳台人士可申領港澳台居民居住證,持證者將與內地居民享有多項權利、基本公共服務、便利,涵蓋就業、教育、醫療、旅遊、金融等日常生活範疇,滿足持證者在內地的工作、學習、生活、出行等需要。

大灣區利弊: 文化體藝交流

大灣區建設為香港整體、香港市民和香港企業所帶來的機遇可分成五大類:由相關經濟和政策因素所帶動的地區經濟規模和增長、區內城市更緊密的互聯互通、經濟進一步向香港企業開放、區內以人為本的政策及發展項目,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的獨特地位。 教育優惠 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就讀的學生,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政策。 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在招生就業、培養培訓、師生交流、技能競賽等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 “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 實際上,不單是創科領域,政府在人才培育方面的政策實施向來不夠積極,香港入境事務處曾統計,2018年各項人才計劃申請人獲批宗數總計66176宗,佔香港勞動人口1.67%。 縱觀各計劃的申請條件,除卻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及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條件較寬鬆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計劃)及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條件都屬嚴格。

大灣區利弊

特首林鄭月娥宣布,粵港澳大灣區小組已同意推出新一輪三大類共16項措施,7項惠及港澳居民的措施中,包括推出跨境理財通、放寬港人到大灣區9個城市買樓等措施,豁免需要社保等條款才可以買樓的要求,而且即使有限購的城市,港人亦可以置業。 大灣區利弊 大致看來,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廣東則是地域遼闊、醫療人才隊伍龐大,醫療技術發展快,正不斷引進新技術、新項目。 若大灣區醫療資源能夠實現對接,兩地醫生可以不斷交流及進步,那麼,就完全可以緩解香港地少人多、醫院及養老設施醫護人員不足等問題,特別是棘手的人口老化問題。 總括來說,今天香港處於一個全新局面,這個全新局面應會為香港帶來一個新氣象,亦為我們未來一段很長時間開拓一個新的未來,所以今次的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選擇以新的視野為題,也是能夠洞察時事。

大灣區利弊: 【紫荊專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國際發展合作開啟新氣象——訪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羅照輝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在主旨演講中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出現了不少好轉的跡象,呈現出差異化的復甦,同時,需高度警惕通脹和債務兩大風險。 香港證監會原主席沈聯濤稱,亞洲仍是投資的首選,是增長的驅動力量,這是大灣區的機會。 在周末由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經管學院共同舉辦的「2021大灣區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19位知名首席經濟學家、監管機構官員以及學者就後疫情時代全球和中國經濟展望、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進行深入探討。 2017 年 9 月,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和香港總商會訪問了 614 名大灣區各地的企業管理層人員,並得出大灣區將會擔任中國內地經濟增長重要引擎的結論。 九成的受訪者表示,大灣區應該會對中國經濟產生積極影響,而香港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更可受惠其中。 於 2018 年,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香港總商會和滙豐銀行公布了另一項同類調查的結果。

大灣區利弊

90後港產「深圳樓神」郭基富表示,年輕人做生意須視乎不同城市而定,如移居到深圳,最好不要租店舖做生意,且要留意手搖飲品店的開業數目過分氾濫,加上香港人未必完全理解內地人的口味及市場行情。 大灣區利弊 現時大灣區城市(不計港澳)中,樓價以深圳南山后海灣最高企,這裏的屋苑「寶能太古城」呎價較香港太古城高。 他指深圳一向專注發展高新科技,勢頭向好,廣州則專注貿易發展,受疫情和中美關係影響有走下坡趨勢。 惟莊氏提醒,並非大灣區內所有的樓盤都可做按揭,因每間港銀各有規限指定的覆蓋地區,例如交通銀行主要集中於深圳市、廣州及中山。

大灣區利弊: 規劃中工程

小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兼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韓正任組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和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任副組長,國家發改委擔任統籌執行角色。 小組成員除港澳兩行政長官,還包括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港澳兩中聯辦主任及其他相關部委主要負責人。 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大灣區利弊

簡單來說,現在就是需要在資金過河、機制共享中更進一步集中力量、資金做好中醫中藥的科研以及成果的轉換。 一個巨大的城市工程,必然會牽涉很多潛在問題和爭議,但執行過程中直面這些爭議,解決潛在的問題才是正確方式,才能達到將香港建設得更宜居的最終目的。 政府此計劃針對住房方面,更承諾公營房屋佔百分之七十,這樣的比率能阻止填海造出來的用地,成為商人牟利的工具,在筆者看來是非常有誠意的提議。 為了吸引人才,「創業精英@前海」舉辦大灣區創業比賽,將會選出共 12 間企業,為每隊提供最高港幣 60 萬元資助,截止日期為 8 月 16 日。 大灣區擁有約七千萬人口,本地生產總值超過 1.5 萬億美元。 按照目前的人口和經濟增長估算,預計踏入 2030 年,大灣區人口將達最少八千萬,本地生產總值亦會攀升至 3.5 萬億美元或以上,只落後於全球四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