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鼻咽癌測試2024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創新診斷科技中心利用最前沿的分子診斷學技術,開發基於血液與其他體液中的母細胞核酸診斷,特別是產前檢測和癌症相關的嶄新診斷技術,加快液體活檢的應用。 中心負責人、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有「無創產前檢測之父」之稱,現時無創產前檢測技術已被全球數十個國家採用,本港現時有80%孕婦做過相關檢測。 醫生:第一﹑病人有家庭成員中有鼻敏感,這類病人是我最強烈建議需要做這個檢查的,因為鼻咽癌初起的時候是沒有病徵的,亦不希望病人發現病徵出現時才求診。 第二﹑如果發現自己有鼻咽癌的病徵,而你又希望作一個初步的檢測,這是一個理想的方法知道自己有否患上鼻咽癌。 早期鼻咽癌先兆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的症狀非常相似,有的病人更向醫生「投訴」鼻咽癌先兆實在太難捉摸,有時「掩飾」得像鼻敏感,有時令人誤以為是天氣乾燥導致「呻」出鼻血。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不少患者有時候會誤以為耳鳴是因耳垢栓塞而造成,而頸部淋巴腫脹更容易被誤當成中國人俗稱的「痰火核」,但原來是因鼻咽癌已轉移到淋巴組織所致。 隨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對成立一期臨床研究中心的支持,我們致力為醫藥業界和學術界提供集研究專家隊伍和先進設施的服務平台,進行早期臨床試驗,攜手改善大眾的健康。 政府早前斥資100億港元於科學園成立2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共有28個由世界級科研團隊組成的研發實驗室獲選進駐,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共6個實驗室。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中大3創新實驗室進駐科學園 診斷科技中心研鼻咽癌測試劑

在歷史上不同種族的人會混在一起或進行遷移,出現很多變異因素,也不是每位祖先都有留下基因紀錄,因此利用DNA測試追索祖先及種族仍存在很多疑問和限制。 訪者:然而,病人很難知道中耳炎背後的成因而向專科醫生求醫,或許可以告訴醫生自己的病歷,例如有否曾經或經常出現中耳炎。 俗稱鼻敏感的過敏性鼻炎,是由過敏原引起的鼻腔內部炎症,常見的過敏原包括花粉、灰塵、黴菌等等。 鼻敏感的症狀與感冒相似,例如打噴嚏、發癢、鼻塞和流鼻涕,嚴重者會同時出現眼癢、流眼水及眼紅的症狀。 根據香港防癌會的資料,鼻咽癌發病高峰期介乎 40 至 50 歲。 除了在內地引起關注之餘,更有外媒形容為「以生產iPhone的方式養豬」,震驚中外。

中大鼻咽癌測試

可以在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各大社群媒體上關注我們,獲取最新最熱的文章、專欄及影片。 今日(10日)清晨6時12分,香港仔石排灣邨碧蔚樓一名男戶主報案,指其15個月大兒子在屋內暈倒。 救護員到場將男嬰送往瑪麗醫院搶救,其後被證實死亡,其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邊境2月6日發生7.8級大地震,救援人員爭分奪秒搶救,惟兩國遇難人數已超過二萬人,當中包括內地節目《非正式會談》常駐嘉賓30歲土耳其籍唐小強(Idris Talha Kartav)。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中大推全港大型「鼻咽癌血液測試研究計劃」現招募二萬名市民參與冀有效偵測早期患者

很多時病人如果因耳嗚求診,普通科醫生可能只當中耳炎診治,而我們見到中耳炎的病人求診,都不會認為是耳朵的問題,反而往往首先想到鼻咽出現問題。 部分人的症狀只會持續數個月,如每年的春季;亦有人一年四季都出現過敏症狀。 嚴重鼻敏感患者的發病情況可以年來計算,睡眠和生活質素都會受到大大影響,而嚴重鼻敏感更有可能惡化至鼻竇炎。 不過,到目前為止,並無足夠證據顯示嚴重鼻敏感、鼻竇炎或鼻息肉會直接演變成鼻咽癌。 本文章內容由 Bowtie 醫療資訊團隊 提供並只供參考,不代表 Bowtie 立場,Bowtie 對任何人因使用或誤用任何信息或內容,或對其依賴而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害,不承擔任何責任。

中大鼻咽癌測試

但患有晚期鼻咽癌的病人,除放射治療外,還需接受包括化療的系統性治療,而其存活率亦明顯較低,例如第四期病人的五年存活率只有約五成。 鼻咽內視鏡檢查是目前診斷鼻咽癌的標準方法,但由於屬創傷性檢查方法,且須由耳鼻喉專科醫生操作,輪候檢查時間較長,因此並不適用於全民鼻咽癌篩查。 【星島日報報道】鼻咽癌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發現四成患者細胞內負責調節發炎機制的「NF-κB通道」,出現多種蛋白基因突變,被啟動後令癌細胞持續生長。 同類研究規模中以今次的成果最大,醫生未來料可透過相關基因數據,評估病人情況,並進行特定治療;學院正跟英國大學合作研發新標靶藥,為鼻咽癌病人帶來新希望。 中大鼻咽癌測試 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表示,在血漿測試中呈陰性反應的一萬九千多人中,只有一名漏網之魚在其後一年確診鼻咽癌,反映測試的篩查成效理想。

中大鼻咽癌測試: 健康護理與醫院 最近新聞稿

盧煜明續稱,此技術每次檢測的成本價約240元,但未計劃人手等費用。 他說,自己在科學園的生物技術初創公司已於5月底和美國公司合併,希望普及技術,並將技術原理應用於其他癌症檢測。 某些機構更提供現成的DNA測試套裝,讓你在家中自行進行檢測。 乳癌於本港的病發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根據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所發表的報告,乳癌每年的病發率由2009年的2,962宗上升至2015年的3,920宗。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中大今年4月6日至10日,向50名年齡介乎16至72歲的新冠病毒患者,透過「深喉唾液」、「痰液」及「鼻咽和咽喉拭子」取得563個樣本,以評估各種測試方式效果。 中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說,深喉唾液中的唾液是指痰,如患者沒痰,採樣口水病毒含量會少很多,故研究發現深喉唾液假陰性比率推算為31%,是3種採樣方式中最高,如沒痰,假陰性率或高2至3倍。 相反,通過大規模臨床驗證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對研究報告的評審,是產品在推出市場前應當達到的國際適用標準。 鼻涕倒流:可以是鼻敏感導致,同時也是鼻咽癌的常見病徵,市民可留意鼻涕分泌物的顏色以進行初步判斷:鼻敏感所致的鼻涕一般以白色及透明狀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而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是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無鼻涕。 中大鼻咽癌測試 中大研究人員將所有樣本在顯微鏡下進行癌細胞分離(microdissection),並提取脫氧核糖核酸以進行「全外顯子組測序」。

中大鼻咽癌測試: 新聞稿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在二〇一三至一六年間,招募超過二萬名沒有任何鼻咽癌徵狀的香港中年男士,進行「血漿EB病毒DNA測試」。 參加者先接受首輪血漿檢查,其中一千一百多人對EB病毒呈陽性反應,四星期後接受複檢時有三百零九人再呈陽性。 幸運源於一個簡單的抽血檢查,正因為鼻咽癌細胞會釋放EB病毒進入血液,中大就以EB病毒DNA作為篩查鼻咽癌的標記。 大學在2013至2016年招募超過二萬名40至62歲、沒有病徵的本地男性進行有關測試,309人在首檢及複檢中均呈現陽性結果,最後34人進一步確診鼻咽癌,準確度大約11%。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指,今次公布的研究是全球首個有系統地進行鼻咽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的研究。

中大鼻咽癌測試

第一次血液測試會在參加者加入計劃時進行,第二次及第三次血液測試則分別在第一次檢驗後的第六個月和第十八個月進行。 對鼻咽癌血液測試呈陽性反應的參加者,會被轉介至中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進行鼻咽內視鏡檢查,以確定是否患上鼻咽癌。 此計劃希望能為早期但沒有病徵的鼻咽癌患者及早作出診斷,從而提高痊癒的機會及減少治療相關的併發症。 中大首創的鼻咽癌基因血液測試,乃透過檢驗血液內是否有鼻咽癌腫瘤基因而將患者分辨出來,準確度高達95%以上,是現時最準確的癌症血液測試之一。 為進一 步驗證此技術能否作為早期鼻咽癌的篩查工具,中大於2008年起展開鼻咽癌篩查研究,抽取超過1,300名無鼻咽癌病徵、年齡介乎40至62歲市民的血液 進行腫瘤基因測試。

中大鼻咽癌測試: 【惠及大眾】中大研「血漿DNA」檢測法診鼻咽癌,大幅提前發現時間及準確度

過去9年的研究顯示,此血液測試能為已出現病徵的鼻咽癌病人作準確的診斷和監測,其準確度超過95%,是目前其中一種準確度最高的癌症血液測試。 醫生:其實這是過濾性病毒,有時上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感染到這類病毒,但是不是每個人感染到這類病毒就會患上鼻咽癌呢? 如果發現到這個抗體,未必一定是患癌,我們會作進一步的內窺鏡檢查,確定求診者是否患上鼻咽癌,還是我們稱的「假陽性反應」。 驗血的好處就是簡單﹑便宜,但缺點就是需要鼻咽的腫瘤達到一定份量才能偵測到身體裡有抗體。 再準確一點的驗血檢查是看求診者有沒有 EBV 病毒的 DNA 而非其抗體,同樣是驗血,好處是準確度更高,但價錢會昂貴一點。 【本報訊】鼻咽癌為本港常見癌症之一,但早期病徵不明顯,八成患者求診時已屆後期。

  • 該團隊正研發新一代的游離核酸分析技術,發展出包括妊娠毒血症等的無創診斷方法。
  • 救護員到場將男嬰送往瑪麗醫院搶救,其後被證實死亡,其死因有待驗屍確定。
  • 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羅國煒(左)表示,是次研究證實,鼻咽癌患者的存活率與基因突變數目和人類白細胞抗原基因變異有顯著關係。
  • 鼻咽癌大多與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有關,而檢測癌細胞於血漿內釋放的EB病毒DNA,有助篩查出鼻咽癌患者。

另外九名在血漿測試中呈陽性反應;但拒絕接受跟進檢查的參加者中,亦有一名在三十二個月後發現患有末期鼻咽癌,並於兩個月後病逝。 【大紀元7月17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針對本港第五大癌症殺手鼻咽癌,中大醫學院會進行為期2年的研究,本月底將在沙田招募1,000名沒有鼻咽癌病徵的市民,作免費血液測試。 【Now新聞台】中大研究發現可以透過抽血化驗,確診早期鼻咽癌,提高存活率。 中大研究團隊成功破解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為發展個人化治療邁出一大步。 左起: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羅國煒教授、中大李樹芬醫學基金腫瘤學講座教授陳德章教授、中大醫學院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系主任杜家輝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許斌醫生。

中大鼻咽癌測試: 臨床試驗與醫學發現 最近新聞稿

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呈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明辨常見的鼻咽癌先兆,切勿將早期鼻咽癌先兆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混淆。 中大鼻咽癌測試 追蹤早期鼻咽癌細胞病變、幫助定位抽取鼻咽癌細胞組織檢查及偵測治療成效、確定鼻咽癌範圍及偵測癌症是否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陳君賜教授展示研究計劃所使用的「即時定量聚合酶鏈連鎖反應偵測系統」,可同時處理近百個血液樣本,最快於兩小時內得出測試結果。

中大盧煜明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於1999年成功研發以定量分析血液中 EB病毒基因,作為診斷鼻咽癌的無創傷性測試方法,其準確性超過95%,是目前癌症血液測試中最準確的一種。 醫生:其實所有篩查都不足以確診,所以篩查後若呈陽性反應,我們都要作一個診斷,唯一的鼻咽癌診斷方法就是進行鼻腔的內窺鏡檢查,抽取組織化驗。 鼻腔內窺鏡十分簡單,就是用一枝內窺鏡伸進鼻咽,看看有沒有出現問題的地方,抽取組織進行切片化驗,確定有沒有癌細胞存在。

中大鼻咽癌測試: 血漿DNA篩查EB病毒 推前鼻咽癌發現期數

檢測人員會從檢測者的口腔黏液或其他組織細胞中,抽取樣本並透過檢測儀器進行檢驗。 從DNA序列或變異中,可得知檢測者的體質、疾病和遺傳資訊,常用於診斷遺傳性疾病。 註一:楷和醫療集團致力提供頂尖醫療服務和醫療管理,視人與人性化為服務宗旨,堅守「為世作楷,政清人和」理念。 集團專科醫生會講解各種都市病症,介紹最新預防措施、治療方法、醫療技術。 中大鼻咽癌測試 楷和的醫療網絡匯集醫學界内各專科位醫生,均是備受尊重的知名專科醫生。 57歲盧先生兩年前透過是次研究確診患一期鼻咽癌,他無吸煙習慣,事前沒病徵。

鼻咽癌患者徐先生希望,研究團隊能憑着今次破解的鼻咽癌全基因組圖譜,日後發展出相關技術,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治療,惠及更多癌症病人。 由於早期鼻咽癌並無明顯病徵,約八成沒有接受篩查的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屆晚期,治療情況較初期患者困難。 鼻咽癌的病發高峯年齡為40至60歲,是香港與南中國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癌症。 患有早期鼻咽癌(第1及第2期)的病人,只需接受放射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達85%。 相反,患有晚期(如第4期)鼻咽癌的病人,除放射治療外,還需接受包括化療的系統性治療,其五年存活率約50%。

中大鼻咽癌測試: 篩查技術成本價240元   望3年內推出

報告中更指出,於2015年,乳癌在香港的整體病發率排名第三,而整體死亡率則排名第六(637宗)。 在香港女性常見的癌症中,乳癌的病發率排名第一,死亡率排名第三。 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17年發表的2015年十大癌症報告中指出,前列腺癌在香港的整體病發率排名第四,每年有1,831宗新症;而整體死亡率則排名第七,每年有404宗。 中大鼻咽癌測試 但在香港男性常見的癌症中,前列腺癌的病發率則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五。

中大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檢查有甚麼方法?

綜合媒體報道,首幢「養豬大樓」已於去年10月投產,採用自動化管理,料每年可飼養120萬頭活豬,生產豬肉10萬噸以上;但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旦豬隻染上疾病,擴散風險會相當高。 除此以外,亦有不同目的的DNA測試,如親子鑑證、產前胎兒DNA篩檢、食物或藥物敏感、體格及營養管理、性格及行為管理等。 廣東的發病率為世界平均值的25倍,故鼻咽癌舊稱為「廣東癌」,有說這是因為區內居民嗜吃鹹魚等含致癌物質亞硝胺的醃製食物,長期食用會增加患上鼻咽癌的風險。 我估好似帶菌者only…一日病毒未發只可以自己好好take care身體先。 民政事務總署昨宣布,繼上月與東華三院合作推出「慈雲山檢測計劃」後,今起將計劃擴大至慈雲山慈愛苑;觀塘區彩福邨、坪石邨、啟業邨、彩霞邨;屯門區山景邨、蝴蝶邨;以及油尖旺區創德樓、中原樓,涉約8.6萬名居民。

中大鼻咽癌測試: Texas Cardiac Arrhythmia Institute 醫生主持心律不正國際工作坊

如持續發現懷疑病徵,例如鼻腔分泌物帶血,特別是有鼻咽癌家族病史者,建議及早接受檢查,找出病因。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至今,政府一直透過不同方式測試病毒。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深喉唾液檢測結果假陰性比率可能達31%,較「痰液」(約10%)及「鼻咽和咽喉拭子」(約20%)檢測為高。

中大鼻咽癌測試: 藥物資訊專區

果時話基因測試95%準確,維持五年有效期,但打電話問過中大醫學院,個女仔又話五年有效期吾係話冇事,有吾舒服就去睇醫生(我冇講到自己流鼻血呢D),佢話出年會作第二次測試。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解釋,大部分人體內均有EB病毒潛伏,或因而造成假陽性。 (胡家豪攝)政府早前斥資100億港元於科學園成立2個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共有28個由世界級科研團隊組成的研發實驗室獲選進駐,包括香港中文大學共6個實驗室。 中大今日(13日)介紹其中3個實驗室,包括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其中創新診斷科技中心提供無創產前診斷及癌症相關診斷,而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則進行人體腸道等微生物實驗。 中國和東南亞這個龐大的地區有逾二十億的總人口,其鼻咽癌病患數目位居世界前列;而由於多數病患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令鼻咽癌成為難治重症。 得易健康 Take2 Health 的使命之一是透過早期疾病檢測,推動早期鼻咽癌測試的普及化,將此技術惠及更多需要的人,賦予用戶一個機會去管理自己的健康。 鼻咽位於頭顱中間、鼻腔盡頭和喉嚨上端,一般需要使用專業儀器來進行檢測,因此鼻咽癌並不容易被發現。

儘管過去數十年治療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技術已大有改善,而綜合化療亦有助提升治療的成功率,然而及早偵測及診斷仍是提高治療成 效的最關鍵因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化學病理學系早於1999年便首創鼻咽癌基因血液測試,並於2008年展開鼻咽癌篩查研究,成功於無明顯病徵的人士 中篩查出早期鼻咽癌患者。 由於早期鼻咽癌病徵不顯,七成患者於確診時已屬後期階段,需要較大的治療力度而副作用較大,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亦較低。 儘管過去數十年治療鼻咽癌的放射治療技術已大有改善,而綜合化療亦有助提升治療的成功率,然而及早偵測及診斷仍是提高治療成效的最關鍵因素。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化學病理學系早於1999年便首創鼻咽癌基因血液測試,並於2008年展開鼻咽癌篩查研究,成功於無明顯病徵的人士中篩查出早期鼻咽癌患者。 有見及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於1999年成功研發一項無創傷性的測試方法,以定量分析血液中的EB病毒基因來診斷鼻咽癌。

若結果呈陽性,會被安排接受如鼻咽內視鏡及磁力共振成像檢驗等進一步檢查,以證實是否鼻咽癌。 研究人員期望將來能利用血液測試,為市民及早診斷出鼻咽癌,提高生存機會。 大公網訊 鼻咽癌是本港的常見病症,惟早期無明顯病徵,八成患者確診時已屆晚期,增加治療難度。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可透過分析血漿內的EB病毒的DNA,在病人尚未有病徵時確診。 EB病毒呈陽性篩查鼻咽癌的成功率為11%,高於一般方法篩查鼻咽癌的3%,且確診的病人中,逾七成為早期病患,大大增加病人的康復機會,五年後的存活率高達九成以上。 香港中文大學最近完成一項涉及20,000人的研究,確定透過分析血漿內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DNA,可在尚未有病徵前及早診斷出鼻咽癌。

中大鼻咽癌測試: 相關商品

一個月之後轉至東區醫院接受約七周的電療,院內姑娘稱「十人中無一個像你這麼早期。」目前盧先生已基本痊愈,僅需定期覆診。 現年55歲的盧先生透過是次研究在兩年前發現患上鼻咽癌,他指自己無吸煙習慣,確診患癌前身體無任何病徵,「當時精神非常好,朋友都不相信我患癌。」他表示,檢查過程簡單,在抽血後約2日就有結果。 他隨後轉至東區醫院診治,院內姑娘向他表示絕少有病人能在患病初期就能確診接受治療。 醫生:我們希望及早發現患上鼻咽癌的病人,可以盡早治療,所以我們會用「篩查」(screening)的方法,因為如果及早發現,病人的存活率會較高,治療的併發症和副作用也會大大減低。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晚期徵狀則會出現口鼻滲血或鼻涕帶有血絲,而鼻側有機會出現腫瘤或硬塊,甚至單側聽力受損和耳鳴。 惟鼻咽癌晚期的腫瘤較大,電療成效較低,所以晚期的存活率亦大大減低。 現年57歲的盧先生2015年8月因朋友介紹接受鼻咽癌篩查,兩個月內完成各種檢查並於10月中確診鼻咽癌初期,11月開始電療。 盧先生接受了7個星期共35次的電療,期間臉上和頸部出現潰爛及脫皮等副作用,但現時已康復。 但他因病切除了口水腺,現時要進食較濕的食物,才知道日常欠缺口水原來很麻煩。

中大鼻咽癌測試: 及早發現鼻咽癌  有助增加存活率

中大醫學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吳港生教授指,鼻咽癌患者若於早期發現,5年內存活率達9成,但據香港癌症資料中心,逾七成患者於晚期才確診患癌。 現階段,我們如果想更早知道求診者有否患鼻咽癌,我們會直接在鼻咽抽取組織,看看有沒有 EBV 病毒的 DNA 在鼻咽裏。 有些人聽到這個方法以為是很痛苦的過程,但其實是十分簡單的檢查,我們會用類似棉花棒的小刷子,由口腔伸進鼻咽,用大概五秒的時間輕輕掃一掃,然後把細胞拿去化驗,看看有沒有 EBV 病毒的 DNA。 整個過程大概是一分鐘,簡單之餘,病人不需受不必要的痛苦,而且檢驗準確性很高。 如果驗出 EBV 病毒的話,也不代表已經患上鼻咽癌,我們會再作進一步的診斷,而如果驗出沒有 EBV 病毒的話,求診者有99% 的機會不是鼻咽癌患者。 對於檢驗呈陽性的309人中只有34人確診,盧解釋,測試的陽性預測值達11%,已較一般癌症檢測的約3%高,未來將進一步研究檢驗呈陽性但未患癌的原因,及日後患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