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試卷12大優點2024!專家建議咁做…

教育局建議,將說話能力的評估,融入校本評核內,校本評核改為有一次文字報告及一次口頭匯報。 局方提到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不受其他人影響,可以發揮得更好及減少操練。 局方又指學生在不同科目,已有不少口頭匯報或討論的機會,所以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及卷四「說話能力」,不會影響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 有關問卷調查為期一個月,蒐集學界意見後,將交予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轄下的四個核心科目委員會考慮,若方案最終獲接納,最快可於2021學年中四級起實施,並在2024年文憑試生效。

  • 這表達評比這一個項目,考評局最希望的是考生能運用適當的用詞,將自己要描繪的事物形容貼切,這樣就能拿下一定的分數了。
  • 英文卷同時也是不少香港學生的死穴,DSE英文有4份卷,分別是閱讀,聆聽,口試和寫作。
  • 另外,考生撰文時,謹記要扣題,並記得要寫大綱,確保立意、取材均和題目有關。
  • 再者,雖然昔日高考有口語測試,但會考並未有此考核形式,故不會將操練口語能力的風氣蔓延至初中,跟今時今日的情況不可同日而語。
  • 換言之,中文科筆試比重將由80%,調低至佔76%。
  • 該書定價九十八元,有興趣的讀者可於各大書局購買,若於HKTVmall訂購,更可獲八八折優惠。

教育局宣布2020年中學文憑試(DSE)筆試將於本周五(24日)開考,被喻為「死亡之卷」的核心科目中文科筆試,亦將於5月4日及5月5日進行。 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考生需留意佔分數14%的卷四說話卷已取消,其餘各份試卷佔分按比例調高。 NoteSity網上書店提供DSE中文聆聽及綜合練習,包括補充練習及模擬試卷連答案,適合中四、中五、中六級學生。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先後於1978年和1980年接辦香港中學會考(會考)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高考)。 會考是香港公認的大型公開考試,供完成五年中學教育的學生應考。 中文科試卷 多年來應考會考和高考的學生人數分別超過437萬人和90萬人。

中文科試卷: 中文科應取消說話能力測試

小編也為大家搜集了HKCEE 及HKALE的數學past paper。 但當中,同學要注意所覆蓋的數學範圍比HKDSE 的多。 卷四說話能力卷原本佔14%,取消後其餘各份試卷按比例調高,當中閱讀卷及作文卷同樣調高至28%,聆聽綜合調高至20%,校本評核調高至24%。

而在結構這個部分也很容易會和「內容評比」混在一起,如果文章有離題,就很容易被評為文章不合理,因此被嚴重扣分,所以在寫作的時候還是要時時的確定自己是不是有離題。 如果想要在這一項目拿下高分,除了在內容分面要寫得容易理解以外,還可以注意自己的起承轉合銜接是不是自然、解構安排上是不是緊密,這也是這一個項目最重要考核的部分。 ,是佔所有評分項目裡面最高的一項,所以我們需要特別注意這個部分。 最為重要的就是寫的內容有沒有偏題,只要一偏題,內容寫得再好,最高就只能被評為「下上品」,也就是12分。 想要在內容上拿到高分,就必須要謹記「準確的扣題」,把試題中所要求要寫的內容都寫出來,也沒有寫出多餘的話,在舉例上也能讓閱卷老師印象深刻,這樣就可以拿下高分。

中文科試卷: DSE 溫習筆記

內地一名家長近日在社交網發文稱,其8歲兒子上課期間身體不適,10分鐘內7次舉手示意老師未理會。 男家長指摘校方和老師對其兒子的死負有責任,同時質疑學校隱藏完整的閉路電視監控畫面。 公開試DSE方面:在Paper 2 Writing寫作卷Part B會減少題數,不一定要跟現時8大選修項目。 第三題則以「富足的物質條件有利孩子成長」為題寫作,是典型的論説文。 考生需表明立場並予以論述,論點及論據能闡述及說明有關看法。

小編也為大家搜集了HKDSE、HKCEE 及HKAL的Biology past 中文科試卷 paper。 中文科試卷 通識的英文卷的寫作方法與英文寫作卷的議論文寫作其實大同小異。 同學可以參考一下以下寫作文章,提升結構、表達分。

中文科試卷: 【DSE中文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練習、模擬試卷 – NoteSity 網上書店

中文科卷一閱讀能力及卷二寫作能力,由分別各佔24%,提升至28%;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由佔分18%提升至20%,校本評核由20%增加至24%。 中文科試卷 應屆文憑試考生林同學和李同學均表示,自從宣布取消2022年文憑試中文科卷四的考核後,學校便不再花時間與他們進行說話訓練。 中文科試卷 林同學指出,即使在卷四宣布被取消前,學校對卷四都不太重視,相關訓練並不多,不排除是卷四佔分比重較低的緣故,「因疫情緣故,學校課堂被縮減,平均一個學期可能只有4至5堂會用來練習說話」。

中文科試卷

一心說:「每年都送來不合用的東西,不送也罷。」 一心的姐姐說:「禮多人不怪。」 一心的弟弟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各人對送禮都有自己的看法。 俗語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有人說「讀書無用」。 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不用刻意去找一些太過艱澀的古文來看,只要按照你所喜歡的類型去閱讀即可。 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要有看到自己覺得優美的詞語或句子都可以把它記下來,之後運用在作文上,這樣就可以精進自己寫作時的詞彙了。 如果文章裡面沒有錯別字,在之後的總分就可以直接加3分。

中文科試卷: 回應 取消回覆

卷三的「聆聽及綜合能力考核」,今年所佔成績比重為百分之二十六,較去年增加百分之八。 林溢欣認為,該卷甲部的聆聽部分相對簡單,不少人在十七、十八分的題目中,平均取得十四、十五分,答題準確率很高,只須留意「三式判斷」題的定義就可以。 不過,他亦提醒同學,做聆聽部分的選擇題時,可因應問題,先劃走必錯的選項,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理解深刻周詳,能就內容及表達手法提出具說服力評價或見解。 表達妥帖精巧,能緊扣主題,條理分明,意念豐富明晰,用詞豐富得當, 文句及語言運用流暢。 如果不幸遇上不守規矩、性格執拗、有意無意在刻意搗亂的考生;又或是組內有多位能言善辯的高手,令其他人苦無發揮機會,成績就會大打折扣。 況且,在小組討論評分過程中,何謂壟斷發言,如何是缺乏溝通,什麼是達成共識,不同的評分人員往往有不同理解,主觀性和隨意性大大影響考評的公平性,故當局加以取消,實在合情合理,並非什麼政治操作或違背課程精神。 過去兩屆DSE因應疫情亦取消了中文口試,因此2019年已是「最後」一屆舉辦中文口試。 資深中文科教師關國康認為,在過去兩屆,以及明年的中文科口試亦因應疫情而取消,2024年亦因中文科優化後,不再有口試,因此不少教師亦已估計到2023年的「空檔年」重辦機會低,他認為有關安排屬意料之內。

中文科試卷: 語文非朝夕培養 難將勤補拙

在甲部,考生需要根據聆聽資料作答題目,題型包括選擇題、判斷題及短答題等等;而在乙部,考生則需要根據聆聽資料及閱讀材料,寫作實用文一篇。 中文科試卷 卷二寫作要取高分,文章就必須扣題和有個人見解等,並建議考生可外出走走,尋找創作靈感。 至於卷三綜合卷,則須留意「見解論證」的推論過程。

中文科試卷

然而,報告提及有考生套用過往試題的「模擬作文」及「範文」,包括「必要的沉默」、「心結」等內容,導致扣題不緊,最終僅能套題,而未能帶出「這一句話」如何能讓自己「記上一輩子」。 乙部兩篇白話篇章均為諷刺文章,取材與近年以抒情為主的不同,或有部分考生會略感陌生。 綜合而言,去年考生對篇章的重點及寫作手法也有基本的理解和掌握,空白的試卷甚少,惟兩篇諷刺文章的表達方式也較為婉轉間接,部分考生未必可以理解文章的深層意思,故表現未如理想。 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專業顧問、兒童文藝協會會員、前香港教育學院中文系講師。 從教40年,曾於本港中小學、男童院及懲教署執教。 主要著作《小學中國語文課程與教學》(與李子建教授合著)及《圖解中國國情手冊》(編輯),曾擔任出版社之中文科顧問及小學中國語文教材之作者。

中文科試卷: 英文科

由今日(2月2日)至下月2日,教育局將收集校長及教師對改善高中4個核心科目的意見。 每間學校只需填寫一份問卷,並於3月2日前交回教育局。 教育局收集後會交予課程發展議會及考評局轄下的4個核心科目委員會考慮。 若方案最終獲得接納,最快可於2021/22新學年的中四級開始實施,並於2024年文憑試DSE生效。

中文科試卷

了解完主要的評分項目,接著可以知道在練習寫作時,有沒有什麼「技巧」可以使用。 在考試中使用這些技巧,就可以更容易地抓住要寫的方向,在之後的寫作上也可以事半功倍。 在HKDSE中,M2較重視數學推理纙輯思考,但同學可靠操卷來熟習題型,當考試遇見相同題型都有類似的想法。

中文科試卷: 小學

下面我們就會分享中文卷二的5大評分標準以及拿高分的秘笈,讓你除了下筆有如神,還可以寫到閱卷老師的心裡,在卷二裡面勇奪高分。 在HKDSE中,數學卷比中文和英文更需要靠操卷來熟習題型。 因為考評局在每年出題我模式,都會與歷屆試題有所相似。 而在操練數學past paper 時,有一點,學生要留意,就是時間分配。 數學past paper可以提供學生一個良好的操練模式。

換言之,中文科筆試總比重將由80%調低至佔76%,而校本評核的分數較以往更具影響力。 中文科試卷 除咗要溫文言文之外,小編建議同學每個星期都做一份閱讀卷,除咗可以幫你做好時間管理,仲可以幫你了解到考評局嘅評分準則。 每做完一份試卷透過對答案,你可以捉到你失分嘅位喺邊同埋考評局畀分嘅原因,每次花呢少少嘅時間就可以幫到你提升你嘅答題技巧同得分。 中文作文選擇作議論文嘅同學可以參考小編嘅 中文百搭例子筆記 — 其實卷四說話都好需要例子的,所以唔作議論文嘅同學都可以參考吓。 2014 DSE中文卷四口試題目20道試題,涵蓋世界、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不同層面,涉及中國文化、流行現象、校園生活、價值反思等多項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