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6大優點2024!(小編推薦)

現在,我們除了繼續完善新市鎮,我們亦正在開發新發展區,並探索新的土地供應策略以增加土地供應。 政府今日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在將軍澳第 137 區及132區填海造地,藉以在137區建設新社區,及在132區重置現時位於137 區的公共設施以及其他新的臨海公共設施。 香港科學園與數碼港相似,同樣採用類似大學校園的低密度規劃,以高科技及應用科技(包括生物醫療科技、資訊及通訊科技、電子、綠色科技及物料及精密工程)為主的研究基地,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於2001年5月7日開始運作。 這些以換地權益書批出的土地後來被發展成為區內的主要大型屋苑,塑造了寶林和坑口兩區的城市面貌。 而且這些地皮的用途均為住宅(甲類)(即高密度發展)或商業/住宅發展用地,形成了將軍澳市區高樓林立、普遍有商場基座的格局。 最初,住宅用地中包括38.55公頃為中低密度(丙類)用地,但現時已經減少至0.66公頃,其土地面積已納入為綜合發展區(38.72公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昨日(1月31日)討論相關議程,發展局表示變電設施會處理從大陸購入的「零碳能源」,主要是核電,政府考慮將核電佔本地能源組合比例提升至六成。 1983 年拓展署開發將軍澳為新市鎮,亦是政府發展的第7 個新市鎮,它的計劃分別3期, 第一期是翠林及寶林的發展,第二期為海灣填海工程及發展市中心,第三期是包括市中心及海灣南部範圍的填海。 1988 年翠林邨及寶林村先後有居民入住,1990 亦發展第二期工程,景林,厚德亦在90 年代初有居民人住,最後尚德,明德村等亦於99 及2000 年入住。 發展局提出在將軍澳第137區填海約20公頃,令137區可發展土地增至101公頃,並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提供5萬個住宅單位,公私營房屋為七三比,供13.5萬人居住。 當局預計第137區首批約3.4萬人最快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全為公營房屋。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日出康城以南填海20公頃 料可建5萬伙住宅

我們會爭取立法會支持,為各具潛力的填海地點展開研究,包括中部水域人工島策略性研究以探討在大嶼山東面水域作人工島發展的技術可行性,以及欣澳填海的規劃及工程研究。 相關部門亦已完成以上3個政府設施遷入岩洞的先導計劃可行性研究,並會逐步推展下一階段的工作。 首先,政府文件並未提供足夠的理據,以支持保留或重置原137區混凝土配料廠的必要性。 其次,政府只提出「需要」什麼設施,但沒有交代132區為「唯一」的可行選址,更未有說明各項設施所需的營運用地面積,實在難以支持在132區填海造地的合理性。 最後,就算政府能確立選址的合理性,我們亦注意到132區內陸還有不少土地,雖然地形及地勢未必非常「便利」發展,但政府亦有責任優先研究使用現有土地,包括利用岩洞的可行性。

安達臣道石礦場位於東九龍大上托西南面的山脊,佔地約86公頃。 待土地平整工程完成後,將可提供一個面積約40公頃的平台供房屋、休憩用地、學校,以及相關的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發展。 工程項目亦包括位於清水灣道、新清水灣道、連德道等大型道路/路口改善工程,以及由發展區連接港鐵觀塘站及將軍澳隧道口擬增設的巴士轉乘站的四條行人連繫路線的設施。 首幅作房屋發展的土地已於2017年底完成平整,預計首批居民在2023/24年開始入住。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認為政府擱置在康城/創新園對出水域進行大範圍填海,並以海底沉箱形式建設「將軍澳綫南延綫」,至將軍澳第 137 區,是聽取民意後的改進方案。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發展土地供應策略

至於將軍澳南延線未有建造時間表,他坦言,以將軍澳13.5萬人口計,將軍澳綫已應付不到,即使將藍隧道通車後,巴士班次仍不足,擔心未來交通擠塞更嚴重。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出,將軍澳居民多年來承受各項厭惡性設施,對居民造成困擾。 不過,137區的填海完成時間暫未落實,發展局僅稱會盡快填海,期望在2030年前填完,但要視乎填料供應情況,意味首批居民2030年入伙時,或有機會面臨「邊住邊填海」的困局。 在考慮到需要確定市區及市區邊緣有合適混凝土配料廠的土地,在將軍澳第137區設立混凝土配料廠是有必要,用作支持地區住宅和商業發展增長的混凝土需求,並確保預拌混凝土在短時間內運送到施工現場。 運輸及物流局期望於今年第四季制訂更詳細的走綫及初步推展時間表,如「將軍澳南延線」以重鐵形式發展,可能需在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其前期工程範圍主要包括處理河套內的污染土地、提供臨時工程通道及建立生態區,為河套發展的後續建造工程作準備,以及為首批土地進行土地處理工程,以供第一期創科園發展所需的樓宇與相關設施。 前期工程的建造已於2018年6月展開,預計於2021年年底完成。 為提供更多可供將來發展的土地,我們現正進行規劃及工程研究,檢討元朗主要用作工業用途、臨時倉庫或荒廢的土地撥作發展的可行性。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建6厭惡性設施 將軍澳居民「受夠了」

地區組織及當區居民於大年初二到政府總部外請願,高呼「將軍澳居民受夠了」,又說地區絕大部分居民反對填海,促將設施改以岩洞方式安置,減少對將軍澳居民的影響。 另外,137區亦會配以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但當局承認, 在首批居民入伙時,延綫和隧道都未必趕及投入服務,未來會設交通交匯處,經小巴、巴士等接駁港鐵康城站。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反對填海,認為填海會影響環境和居民健康,建議當局研究擴大137區的發展範圍,免除鐵路保護層的填海,另把相關配套設施遷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

廠房將於周日至周六(包括公眾假期)的上午7時至晚上7時營運。 議員林素蔚、當區區議員和居民代表等表示,收集到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他們又說,厭惡設施距離民居僅一公里,空氣污染物或容易積聚不能散去,損害居民呼吸系統健康,又預料居民日後亦需長期承受噪音和環境污染等滋擾。 在人才方面,政府會設立多個措施,吸引外國/內地專才及企業,實行搶人才搶企業。 在土地房屋方面,特首李家超指出,早前已收到土地房屋的兩入報告,都會考慮納入施政報告。 而在公屋方面,會推出簡約公屋及為公屋輪候定封頂時間,詳情請看。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第132區擬建變電設施 輸入中國大陸核電

她續指,政府將向大陸購買更加多「零碳能源」,主要是核電,另外有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助穩定電價和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何珮玲透露,目前香港的能源組合已經有三成購買大陸核電,而政府考慮將比例提高至六成。 將軍澳地鐵支線在2002年8月18日通車,全線設有七個車站,其中調景嶺站、將軍澳站、坑口站、寶琳站四個站位於將軍澳區。

  • 原定科研路、科進路、博研路、創新路一帶劃為科學園第四期,但為滿足市民對私樓的需求,政府2014年將合共約8公頃用地,改劃為四個中密度住宅項目,連及附近恒地蕉坑項目,供應逾6,300伙住宅單位。
  • 坊間有說法指周同學是被警方從高處推下, 墮樓重傷, 延至2019年11月8日不治。
  • 發展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指出,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填海規模合適。
  • 將軍澳工業邨位於將軍澳的東陲,提供土地給不同行業設廠,它是香港第三個工業村,於1995年啓用。
  • 為提供土地以興建房屋和配套設施,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而高密度住宅發展(甲類)用地由133.56公頃,再進一步上升至144.97公頃,令將軍澳建築物的密度更趨密集。 將軍澳新市鎮北部為寶林及坑口,西北部為翠林,東南部為百勝角及小赤沙(包括日出康城),南部為將軍澳市中心(包括將軍澳南),西南部為調景嶺,最東南端及最偏遠為大赤沙。 而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當局會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將對附近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除了兩個須由137區重置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外,當局將於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 發言人表示,諮詢附近居民意見後,將軍澳第132區6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至25公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137區等於約4個太古城 13.5萬人居住

位於科技大道東18號的綠景樓(Green 18)於2011年5月落成,樓高8層,由關善明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建築採納多項環境保護設計元素,例如外牆裝上可開合式的玻璃幕牆和垂直懸掛式綠化牆及大樓天台更設有風力渦輪發電機,利用自然的風力,為建築物提供可再生能源。 綠景樓榮獲2012環保建築大獎,新建建築類別「已落成建築」優異獎。 香港科學園第二期佔地面積77,320平方米,總樓面面積105,000平方米,預算支出為33億2千5百萬港元,於2007年9月15日開幕。

她建議政府研究增加將軍澳綫南延綫隧道的海底深度,免除20米闊、1公里長之鐵路保護層的填海,另把相關配套設施遷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的選址,擴大137區發展面積,減低對原有社區及居民的影響,讓居民安居樂業。 民建聯建議當局考慮興建通往港島小西灣的過海道路和鐵路,並希望可先使用132區的內陸土地或岩洞,以避免填海。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綠色和平則擔心當局在132區擬建電力設施,是為香港引入核電鋪路,呼籲應先提升節能成效和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諮詢公眾後才考慮引入核電以外的潔淨能源。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政府部門

發言人強調,已考慮當區居民不希望大型填海的意見並大幅減少原先計劃的填海面積,但這2公頃填海土地是「必不可少」,需要保護走入海底的鐵路設施。 將軍澳第137區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首批3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00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發言人承認,屆時將軍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綫南延綫未能投入服務,會有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提供巴士及小巴讓居民接駁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 發言人表示,目前未估算成本,由於已有80公頃的平整土地,不是「由零開始」,相信不會是一個昂貴的項目,是值得投資。 將軍澳第137區為一幅具規模的已平整土地,佔地約80公頃(4.21個維園大小),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特首李家超提出發展將軍澳第137區,涉及紉50,000個單位,同時建議興建「將軍澳線南延線」 ,把將軍澳綫向南延伸至將軍澳第137區,優化該區的交通配套。 土木工程拓展署早前去信西貢區議會,要求延長將軍澳第137區臨時填料庫用地的土地使用,至2026年12月。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打擊非法收債及高利貸行動 拘16男最細14歲

現時137區大部分的土地正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待日後填海時重用。 政府亦傾向於第137區中央範圍興建鐵路站,並正考慮提供機構或社區設施,包括醫療、社福、學校、社區會堂、公共運輸交匯處、體育中心和游泳池場館等設施。 毫無疑問137區的發展計劃正正回應了房屋供應的最大問題,符合坊間對於土地供應「追落後」的期望。 日出康城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小赤沙第86區,於處將軍澳創新園以北,港鐵康城站及將軍澳車廠上蓋,是一個包括住宅、商場、公園、海濱長廊的鐵路上蓋發展計劃,整個發展計劃將分為9至14期興建,原預計於2019年全部完成。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其中2009年的報道表示運動天地,以及海濱長廊,分別在2014年,以2015年建成。

發展局同時建議在鄰近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的將軍澳第132區,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現於137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和混凝土配料廠,以及電力設施、廢物轉運站等。 發展局指已考慮地區意見,現方案距最近的維景灣畔約1公里,選址接近將藍隧道亦可避免車流進入將軍澳市中心,已盡量減低居民影響。 同時為為配合將軍澳第137區的房屋發展,政府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即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對出)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兩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等公共設施。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當局表示該區的發展密度將會大致偏低,亦會盡可能考慮垂直綠化,以令建築物與周邊環境盡量協調。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

當局在該區規劃共可興建五萬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比例為7:3,共可讓13.5萬人入住。 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單位,可作為短中期的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 在寶林及坑口一帶發展之時,將軍澳獲規劃成新市鎮,所以區內都有不少單車徑及康樂設備。 但自從區內的新填海地進一部發展,為避免居民的生活對港島區之中環、上環、銅鑼灣、太古和觀塘過於依賴,政府改變規劃,把整個將軍澳區按市區的模式重新規劃。 現時不少市民都發現區內的設計比較奇怪,分區之間似被切開,連接不太方便。 這些都是規劃轉變的影響,也有觀點認為是回歸後各種政治目標(如八萬五建屋計劃)等所引致。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交通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現有𧄌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將軍澳第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大部份土地現時用作臨時填料庫,貯存公眾填料,供填海時重用。 為配合第137區的房屋發展,政府建議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土地,以容納2個現時位於將軍澳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和4個有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 正在施工或即將開始的主要公共工程項目包括:東九龍總區總部及行動基地暨牛頭角分區警署、一所中學、啟德發展區內的一段沙田至中環綫、一段中九龍幹線、區域供冷系統進一階段工程,以及各期大型基礎設施工程。 為提供土地以興建房屋和配套設施,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於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 當局認為此填海規模合適,既能夠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72區擬建消防局 2024年第3季完工

前期及第一期工程範圍主要包括在新發展區進行地盤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以便建造房屋及社區設施供首批人口於2023年入住,並提供環境影響緩解措施,作為展開餘下工程前的必需工作。 為制訂發展建議及推行策略,當局已於2008年6月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進一步規劃及工程研究,並已於2013年年底完成。 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的發展建議已於2013年7月向公眾發佈。 將軍澳的進一步發展,包括在市中心南的較低密度住宅發展、休憩公園、康樂設施和一個富活力的海濱區。 所有新市鎮均有公營和私營房屋,並設有所需的基礎設施和社區設施,亦有完善的對外連接交通網,全部均有鐵路通往市區,並有連接路提供便捷途徑直達毗鄰地區。 過去,我們發展新市鎮,以應付人口的增長,分散市區過於擠迫的人口,從而改善居住環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日出康城以南將填海20公頃 規模相當4個「太古城」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該區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除現有約80公頃土地,計劃將現有躉船港池及沿海岸線填海約20公頃,合共造地約101公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南延線」將為當區提供鐵路運輸服務,同時配以最新擬議興建的對內及對外道路網絡,包括「將軍澳—油塘隧道」。 不過發言人表示,有關基建未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滙處到達康城站或將軍澳市中心。

將軍澳第72區的政府土地: 將軍澳簡介

此外,工業用地和其他指定用途用地總面積的下降(71公頃),約等於道路用地和綠化地帶總面積的增長(75公頃)。 2019年11月4日: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於尚德邨停車場離奇墮樓,周梓樂同學在2019年11月8日不治身故。 坊間有說法指周同學是被警方從高處推下, 墮樓重傷, 延至2019年11月8日不治。 1989年6月:地名訂正委員會決定把將軍澳新市鎮的英文名稱,由”Junk Bay”改作”Tseung Kwan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