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藥物抗藥性9大優點2024!專家建議咁做…

第1類:抑制血管新生(Anti-angiogenesis);即所謂「餓死癌細胞」的標靶治療,例如用於結腸癌的藥物Avastin、用於治療晚期腎細胞癌及惡性胃腸道基質瘤的藥物Sutent,以及用於治療腎癌及可能用於治療肝癌的藥物Nexavar。 由於新興癌症藥品費用高,但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為了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蔡淑鈴也表示健保署會依照癌症病友團體的建議,持續蒐集患者用藥情形,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 雖然的確不少標靶藥可以讓腫瘤縮小或消化,但一年半載後就産生抗藥性而失效。 此外,針對固態腫瘤如乳癌、肺癌、大腸癌及腎癌等的標靶藥物,對腫瘤的縮小效果低。 雖然標靶藥仍然具有劇毒,但由於並不涉及其他正常細胞,因此標靶藥的副作用會較局部性。 傳統化療所引致的全身性不適,如出血、嘔吐、腹瀉、黏膜潰傷等副作用,並不會在標靶治療中出現。

  • 標靶藥顧名思義,以癌細胞的特定突變基因和蛋白為「靶點」,藥物成份只會針對性地攻擊癌細胞,猶如箭或子彈準確擊中癌細胞,再令其消失。
  • 小蘇打屬於弱鹼性粉末,具有侵蝕性,所以用來清洗杯碗瓢盆之類的「硬物」很好用,但如果用於軟性的物質,像是洗菜,就要特別注意用法用量,使用過多或是浸泡太久,容易腐蝕蔬菜的纖維,讓菜軟掉不清脆。
  • 標靶藥物分為静脈滴注及口服兩種,視乎個別病情可單獨使用或結合化療藥物來獲得最佳療效。
  • 此外,以往長者做化療,傳統為每三星期進行一次,現時可每星期做一次較低劑量的化療,療效相若,但副作用相對較低,較易接受。
  • 由於新興癌症藥品費用高,但在療效與安全上仍有很大不確定性,為了解病患的實際治療效益,蔡淑鈴也表示健保署會依照癌症病友團體的建議,持續蒐集患者用藥情形,期望能利用真實世界資料落實精準醫療,將費用花在真正有效的病人身上。

不過因為藥物費用昂貴,仍有設定給付條件與給付次數,尤其是新一代或是第二、第三代標靶藥物的單次療程動輒數十萬上百萬,健保署會要求醫學會和藥廠提出真實證據,確認效果非常明確,才會給付,且要排優先順序。 四藥聯合治療結合了4種藥物,包括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阿替利組單抗、抗血管增生藥貝伐珠單抗、化療藥紫杉醇以及卡鉑。 雖然第三代「戰士」已出現,但肺癌細胞愈戰愈勇,莫樹錦教授指,第三代標靶藥平均控制時間約11個月,亦有病人開始產生抗藥性,再出現新的基因變異。 研究發現約兩成人服食該藥後,產生一種名為C797S基因變異。

標靶藥物抗藥性: 最新消息

現時常用的乳癌標靶治療藥物包括PARP抑制劑、CDK4/6抑制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等 標靶藥物抗藥性 。 因此,即使某一種致癌的特殊蛋白質分子消失不見,其他致癌的特殊蛋白質,仍然可以代替發揮功能,維持癌細胞的生存。 台灣民意基金會21日公布最新民調,2024總統大選,如果是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競爭,有三成二支持侯友宜,二成八支持賴清德,二成支持柯文哲。

事實上,細胞內的分子活動很複雜,每個細胞都有超過兩萬種的蛋白質。 社會中心/林昀萱報導前美職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目前擔任台灣隊投手教練、為3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備戰中,卻爆出遭台南知名醫美醫師蕭嘉蓉丈夫提告介入婚姻、求償1000萬元。 過去幾十年,人類在和癌症的對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肯定不是完全失敗,但是由於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匱乏,目前的很多研究還很初級。

標靶藥物抗藥性: 化療不是洪水猛獸

這是因為仍然留在病人身體內的癌細胞會逐漸適應及對標靶治療產生抗藥性。 幸好醫學界近年已揭開某些抗藥性機制的面紗,透過針對特定的抗藥性機制,從而設計出新一代標靶藥物,使病人得以繼續使用標靶治療去控制病情,及推遲使用一些副作用較大的傳統治療。 要留意的是,這些新一代標靶藥物亦會出現抗藥性,我們必須繼續去查找這些新的抗藥機制,才能設計出更有效的標靶治療。 而近年出現第三代標靶藥(Osimertinib),針對T790M,為化療以外提供多一項選擇。 標靶藥物抗藥性 一名68歲的老農,因為連續3週頻繁的咳嗽而前往醫院求診,竟被確診為晚期肺腺癌,他本身還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雖透過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治療近三年半,成功抑制腫瘤生長,期間也無太大副作用。 標靶藥物抗藥性 但在今年4月老農的腫瘤出現惡化跡象,確認為T790M突變,所幸適逢第三代標靶藥物通過二線健保給付,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治療,控制住惡化的腫瘤。

標靶藥物抗藥性

第1代的愛瑞莎、得舒緩為具有EGFR-TK突變,局部侵犯性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第1線治療,或先前已做過化學治療,但仍局部惡化或轉移的肺腺癌病人第2線用藥。 陳亮祖醫生說,腫瘤細胞於人體內,被視為敵人;若腫瘤細胞數目很少,可被免疫系統清除,但當數目眾多,腫瘤細胞好狡猾,可分泌PD-L1蛋白來抑制免疫系統,令免疫系統「受騙」,將癌細胞誤當成朋友。 而標靶藥物治療原理是以藥物抑制PD-L1蛋白或其受體,令免疫系統回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 根據傳媒報導,現時免疫治療藥物在公私營醫院索價 HK$3萬 至 HK$6萬元一劑,每劑效用持續約 3 周,最理想要 2 年才斷藥。 粗略估計,病人一年須接受 17 次治療,以每劑藥 HK$6萬 計算,一年便需要付 HK$100 萬元。

標靶藥物抗藥性: 【了解肺癌】第三代標靶藥 約一年或失效? 肺癌再變種打長期戰

而在EGFR無突變的病友中,近10%有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變異9,建議癌友在確診後,應同步進行ALK、ROS1(跨膜受體蛋白酪氨酸激酶)基因篩檢,縮短檢測流程。 標靶藥物抗藥性 若患上鱗狀細胞癌或腺性肺癌,而癌細胞樣本PDL1檢測水平很高(不低於50%),治療上可直接使用免疫療法(PD1/PDL1 checkpoint inhibitors),如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一般治療反應非常明顯,可以免卻化療。 若PDL1檢測水平低,單使用免疫療法的療效並不顯著;但若同時配合化療,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舉例說,對付小細胞肺癌,使用化療組合順鉑+依托泊苷(cisplatin-etoposide),再加上免疫治療藥物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證實比單用化療的療效更佳。 又例如腺性肺癌,可使用化療組合培美曲塞+卡鉑(pemetrexed-carboplatin),再加上匹博利組單抗,療效比單用化療大大提升。

標靶藥物抗藥性

個別藥物如EGFR標靶藥物可引起皮疹、噁心和皮膚乾燥;ALK及ROS1抑制劑可引起視力模糊;抗血管增生藥物則可引起高血壓問題。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標靶藥物抗藥性: 肺癌末期不是末路 基因檢測 尋找No.1療法

最常接受標靶治療藥物的方式是口服(如片劑或膠囊)或靜脈注射。 每年高達港幣$5,000萬的保障額,滿足您所需的治療及服務。 大笑治療於70年代已經用於醫學上為輔助療法,鍛煉肌肉、增加呼吸及血液循環、改善消化以及令情緒得以宣洩。 單克隆抗體:單克隆抗體屬體積較大的免疫系統蛋白質,雖然無法直接進入癌細胞,但能夠透過攻擊依附於癌細胞表面的蛋白,令癌細胞無法受蛋白刺激而生長,阻止癌細胞繼續分裂 標靶藥物抗藥性 。 小分子藥物:能夠進入癌細胞內,直接殺滅癌細胞,或透過封阻癌細胞中的「靶點」,令癌細胞無法繼續生長而凋亡。 這些標靶藥物成效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選定為標靶的蛋白質分子,對癌細胞來說,在維持其生命上並不是極為重要。

在技術上來說,標靶治療也是化學治療的其中一種方式,兩者同樣都是透過藥物殺死癌細胞,但傳統化療是針對所有活躍細胞,包括健康的細胞,而標靶治療只會以干擾癌細胞上的「靶點」為目的,對正常細胞造成較少負面影響,副作用亦因此較化療少 。 過去有些癌友因健保沒給付昂貴的藥價,因此會購買較便宜的孟加拉製學名藥,考量用藥風險等問題,健保署和藥廠議價,將第三代標靶納入健保。 蔡淑鈴也表示,新藥給付條件有2大類,一是針對既有標靶治療失敗、具EGFR突變的病人開放2線使用;一是局部開放具EGFR突變且沒有腦轉移者的1線使用。 標靶藥物抗藥性 現時用於治療ALK肺癌的標靶藥更已發展至第三代,若病人使用第二代標靶藥失效或出現抗藥性,便可轉用最新的第三代藥物。 「過往晚期肺癌患者的存活期多只餘不足一年,但現時在ALK肺癌病人有兩三年壽命也很常見,有些病人的存活期甚至超過五年。」曾醫生說,藥物的發展迅速,可用的新藥不斷增加,故醫生會與病人一起面對和發掘各種治療的可能性,創造更理想的治療結果。

標靶藥物抗藥性: 基因突變原因:

有時這些新藥物非常昂貴,一般癌症病人根本無法負擔,結果就出現了「有藥不能用」的唏噓情況。 根據數據,大部份早期肺癌患者即使在完成手術和化療,亦會出現復發,一般會於療程後1-2年內發生,如II期及III患者復發風險分別為62%及75%,甚至IB期患者也高達45%復發風險,而且復發性腫瘤中大多數會轉移,使病情更難控制。 研究中觀察到細胞色素 P450 酵素活性的增加,會誘導細胞對乳癌藥物 docetaxel 產生抗性。 減少此酵素的活性則能增加藥物療效,證明了藥物代謝在癌症治療的抗藥性發展中的重要性 [6,8]。 標靶藥物抗藥性 雖然標靶藥物和精準醫學的技術日趨成熟,但在癌症治療上依然面臨抗藥性的難題;癌細胞常獲得抗藥性,藉此在宿主中存活和持續生長,最終會導致無效的癌症治療。

  • 針對ALK基因突變的標靶藥物,現時有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ALK抑制劑可以使用,從而一直控制病情。
  •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肺腺癌細胞之EGFR基因具有DEL-19突變,所以便開始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張晟瑜醫師回憶,張女士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幾個月後肺部腫瘤從原來的五公分縮小至一公分,惡性胸腔積水也消失了,不再呼吸困難,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 過往,癌症治療給予大眾的印象也是副作用多、患者疲累乏力等。
  • 近年醫學界常提及的「標靶藥物治療」,又會否是將來治療肺癌的新希望?
  • 臨床顯示,晚期EGFR突變肺腺癌患者於第一線選擇第二代標靶藥物,出現抗藥性後第二線接力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又出現抗藥性再接受化療,能拉長治療戰線,而又以亞洲肺癌病友反應更佳,整體平均存活期達45.7個月,是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