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廈活化例子2024詳細介紹!內含工廈活化例子絕密資料

從可供應方面來看,信和置業擁有26幢工廈,樓面面積約 21萬平方米,新鴻基地產則擁有13幢出租中的工廈和數幢尚未發展的工廈,面積約50萬平方米,華懋則有14幢。 工廈活化例子 相比起今明兩年僅20萬平方米的甲廈落成量,發展商確實擁有大量可改建的土地,但同時它們亦擁有不少現有商廈。 為免自己的現有商廈貶值,發展商會按實際的需求去發展工廈。 而且,大部份發展商的工廈正出租,加上在改建開始前,發展商一般都花很長時間和政府商議合適的地價補貼,而且動工亦需時,所以霎時湧現大量商廈的可能性較低,價格應不會受太大的影響。 南豐發展資產管理部總監劉子敏表示,活化後的總樓面面積近26萬平方呎,其中40%至50%為「南豐店堂」,20%用作藝術館,其餘用作工作空間及辦公室,並指這個組合在現時區內還未出現,故有信心項目未來可成為地標。

人們喜歡到歐洲旅遊,大多是被當地的歷史建築吸引,究竟歐洲人或政府對保育和活化舊建築物的態度和做法是怎麼樣的? 無論是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邊,或是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歐洲許多地方歷史建築物都是以一個個群組存在。 以英國為例,只要列入受保護的建築,建築物結構與外殼均不可以改變,法例只容許建築物內部翻新,好像加上馬桶、水電設施。 即使是有安全問題也不能輕易拆掉,如有倒塌危險,也要把當街的外牆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 以活化重點的灣仔「藍屋」為例,有關部門竟然因為其特色木樓梯出現結構問題就輕易拆除,抱持「剩下三塊做紀念品已經足夠」的態度,似乎沒有努力尋求其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些政策措施在2010年4月起三年內適用,而獲批准的項目須於五年內完成,整幢改裝項目則須在三年內完成。

工廈活化例子: 成功活化工廈 須定位清晰

據地產代理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1月底止,整體成交額較2013年大增近7成至92.3億元,全幢工廈成交也較2013年多一幢至18幢。 工廈受追捧,可歸因於政府的工廈活化計劃實行逾4年,成功免補地價轉用途個案不斷出現,反映商廈活化「錢途無限」,吸引投資者入市趕搭尾班車。 今次重新推出的活化工廈措施,業主可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兩成興建密度進行重建,並須在獲批三年內完成契約修訂,再按現行機制繳付十足補地價。 全幢改裝則要預留10%樓面面積,用作政府指定用途,故措施推行以來,佔約39宗屬重建申請,佔比例超過八成。 屯門在活化政策下,傳統工業樓面日漸減少,近年屯門區內已有不少工廈活化成酒店或商廈,前景被受看好,工業物業投資價值可觀,自然吸引投資者及用家進駐,帶動整區工廈買賣市場。

工廈活化例子

普縉集團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稱,與首輪活化時相比,是次進行全幢改裝不划算,因要騰出空間作政府用途,而重建則可享有額外地積比率,效益較大。 他又指,政府提出措施鼓勵業主進行活化,惟有關補地價、城規會審批程序拖得太慢,或會影響市場參與意欲。 上述申請個案中,3個主要地區以九龍區錄24宗較多,當中大部分來自逐步轉型的九龍東,而錄得最多活化提案的觀塘區,集中在鴻圖道、大業街、敬業街一帶,涉及地盤面積合共逾14萬方呎,相關發展樓面逾200萬方呎,佔整體比例逾20%。 工廈活化例子 該區規模較大個案為敬業街41號地盤,已獲許可重建為1幢32層高寫字樓,可建總樓面約32.9萬方呎。

工廈活化例子: 業主放盤

二廠則於去年提出重建作20層高全新工廈,總樓面約11.1萬方呎,該方案同樣獲批准。 工廈活化例子 上述有關申請個案有超過一半來自九龍區,合共佔約33宗,大多坐落於近年迅速轉型的九龍東商貿區。 其中觀塘區屬同類申請最多,累積宗數約17宗,佔整體比例接近三成,申請樓面面積超過260萬方呎。

聯席董事葉斐明表示,承業主委託放售葵涌華星街1至7號美華工業大廈高層A室,單位建築面積約5,499方尺,意向價2,500萬,平均呎價約4,546元,連一個貨車車位。 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本港私人商業樓宇及分層工廈的總存量,合共達2,778萬平方米,當中逾6成的樓齡超過30年,因此嚴格及定期的樓宇檢測,對建築物使用安全很重要。 西九龍及尖沙咀屬於本港核心商業區之一,在廣深港高鐵綫通車後,區內商圈發展愈趨成熟,吸引了不少發展商紛紛在西九龍擴展版圖,新近有業主放售長沙灣泰昌工廠大廈低層全層,意向呎價僅4,000餘元。 荃灣東大窩口工業區轉型成住宅區受挫,近日區內一幢區內楊屋道工廈,由新地旗下新意網持有的一幅工廈再次申請改劃成「其他指定(商貿)」用途,以興建成1幢數據中心,涉及19萬平方呎,形容相對發展住宅,區內各業… 您提供以下所需要的個人資料,即表示您已閱讀並同意《點讀》的《私隱政策聲明》及《個人資料收集聲明》,並同意 《點讀》使用您的個人資料以作訂閱《點讀》的電子資訊之相關用途。

工廈活化例子: 「聰明城市」吸引炒家 活化工廈成交飆70%

大業主傾向重建成商廈,造成工廈單位租金不斷上升,反而扼殺文化藝術界的生存空間。 有音樂界朋友表示,自18年起,音樂、音響、錄音器材二手市場非常活躍,主因是很多在工廈的工作室都被迫遷而要變賣器材。 統計今年首8個月,工廈活化申請集中在四個地區,以觀塘、葵涌反應最好,首8個月已各有4宗申請,荃灣、屯門則分別有3宗。 19宗申請中,只有2個屯門工廈申請全幢改裝,分別為彩星集團旗下屯門彩星工業大廈及陞域集團旗下屯門東亞紗廠工廈。 陞域集團主席鄧耀昇表示,新活化工廈政策可以釋放閒置工業空間,而活化工廈可塑性高,可活化成酒店、商廈等,提供較大升值潛力。

  • 活化政策的目的是為了釋放工業用地的閒置資源,隨著90年代香港的經濟轉型,本土輕工業大量流失往內場發展,導致原有的工業大廈使用率急劇減少。
  • 今次工廈活化2.0計劃,會否再度帶動工廈市場價量齊升?
  • 香港特區政府於2010年11月宣布改造原址成為標誌性的創意中心,現交由同心基金、香港設計中心、香港理工大學及VTC聯辦。
  • 以至共享式的青年宿舍也是不錯的提議,又或如新加坡政府把舊工廈活化為Launchpad創業園區,為新加坡初創企業生態系統帶來良好發展,也是值得借鏡的。
  • 配合經濟轉型及善用土地,政府於2018年10月推出活化工廈2.0,透過放寬用途及興建密度,鼓勵業主將工廈重建或整幢改裝。
  • 而且,工廈作違規用途的情況普遍,規劃處在2005年進行了一個調查,顯示大約35%的工業大廈樓面是空置或作非工業用途。
  • 由於工廈從最初已是按高風險場所設計,消防條例的要求亦較其他樓宇高,因此法律禁止了不當使用的情況。

「這所活化工廈的成立,對租戶及社區方面帶來效益。」她指出,中心的租金定位低於市價,價錢分數個層次,租戶中佔四分之一為畢業不超過三年的新晉藝術家,單位租金約2,000元,每個單位可由數位藝術家分租,藉以減輕他們的負擔。 對於政府重啟活化工廈計劃,李秀恒表示支持,稱此利民政策如能真正落實,可謂是一舉四得:一來「劏房戶」可早日改善居住環境;二則有助政府紓緩「屋荒」壓力;三來舊工廈多了一個出路;四是可為社會節省一些公帑和土地等公共資源。 李秀恒指出,活化工廈能把傳統工廈得到大幅度增值,以KC100為例,每呎租值原來是7.5元左右,活化後平均升至近30元,租值翻了超過4倍,整幢物業的估值保守升值至30億元。 發展局今日(三月四日)宣布,以「標準金額」徵收工廈重建的土地契約修訂補地價先導計劃將於三月十五日推出,為期兩年。 工廈活化例子 計劃適用於一九八七年前落成的工廈,為工廈業主在恆常估價機制外提供另一選項。

工廈活化例子: 活化工廈與租金價格影響

地政總署指出,政府一○至一六年推出有限期的工廈活化措施,六年間共收到248宗活化工廈申請,截至去年十二月底,共有159宗申請獲批准。 如果業務需要長期有員工駐守所租的工業大廈,最好租個連獨立廁所的單位,人有三急時不用老遠走到公廁或商場找廁所,一來一回也要時間。 一些精甩尾的代理為求促成交易,只會將問題輕描淡寫,甚至封嘴不提。 租戶為自保,最好自行查冊,了解單位是否被「釘契」,有地政總署或屋宇署發出的清拆令,意味單位有僭建或非法改建的問題。 據利嘉閣報告指,2018年工廈買賣錄5,608宗,按年升11%。

工廈活化例子

利嘉閣(工商舖) 聯席董事鍾淑瑜表示,近日獲業主委託放租新蒲崗三祝街10號迷你坊MINI CUBE數層樓面,出租單位面積具彈性,以全層建築面積約11,800方呎計算,月租約16萬元,平均呎租13.6元…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2023年2月份整體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包括住宅、車位及工商舖物業)錄5,969宗,總值438.96億元,較1月的4,427宗及324.95億元,分別上升34.8%… 她說活@KCC的案例,很值得其他準備進行活化再利用的工業大廈去參考。 工廈安全問題值得關注,九龍灣迷你倉大火、葵涌工廈劏房火災等,顯示工廈的消防風險極高,因此政府考慮重新啟動「活化工廈計劃」。 惟工廈須位於“工業”、“商貿”、“商業”地帶而樓齡達15年或以上,且申請需由全部業主提出。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多項活化工廈措施,包括免收地契豁免書費用、改裝樓齡15年或以上的整幢工廈;放寬最高核准非住用地積比率為上限20%等。

工廈活化例子: 放盤量少 業主大多惜售

根據差餉物業估計署的數據,未來兩年的乙廈落成量雖會增加(共4.2萬平方米),但2009年的新供應全部落在黃大仙和尖沙咀,而在2010年,超過70%的供應會在港島區。 現時,過半數的空置工廈落在荃灣,葵青,觀塘這三個未來兩年不會有新乙廈供應的地方,而且荃灣,葵青,觀塘都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改裝後會有一定的市場。 加上,廉價商業土地的市場龐大,這從不少團體挺而走險,違法租用工業大廈作其他用途可見一斑。 它是不少創業人士的起步點,也是不少藝術表演團體排練,畫家工作和展覽的地方。 所以,如果工廈經改裝後能提供一個廉價的地方選擇,相信不會缺乏市場。

  • 一般來說,銀行對工廈的按揭計劃,或按息,均會較住宅物業來得更保守。
  • 據規劃署2015年的數據統計,非工業用途佔本港工廈總空間大約為3成,另外有14%的工業空間未有註明用途,工廈空置率只有約5%,此現象反映出市場對工廈的需求是正增長,這正好說出政府、業主和市民對工廈又愛又憎的矛盾態度。
  • 普縉集團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張聖典認為,該措施暫釋放逾2,000萬方呎樓面,令舊有工廈亦增加了工業以外用途、如商廈及酒店的新價值,在經濟層面上措施算是成功。
  • 想租工廈作零售、賣小手作、開繪畫班等用途的話,單位大廈新淨企理,能吸引客戶前來光顧。

市建局在2013年,回應政府提出加快舊工業大廈的更新工作,啟動長沙灣汝州西街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 雖然項目在2018年因收購率低而中止重建的計劃,但我們改用樓宇復修及改造重設這重建以外的市區更新策略,為這幢老化的工廈提升樓宇安全和設施水平,延長樓宇的壽命。 經過約3年時間,這幢工廈的改造工程已竣工,是市建局首幢以改造重設復修、活化再用的工廈項目,並已於上月起,成為市建局樓宇復修部的辦事處,服務市民。 先不說工廈的租用及使用是否違法,又或工廈是否已活化還是依舊破落,其實對租戶來說,都逃不過一條市場定律:需求多自然增加租金上升的壓力,難怪不少租戶被迫離開。

工廈活化例子: 活化工廈專家建議

措施對工廈轉型排除了不少既有障礙,提供多項誘因鼓勵業主積極響應。 措施公佈後,工廈市場買賣氣氛明顯轉好,成交量和價格上漲;不少土地發展商表示會積極參與是次計劃,並會在市場尋找優質工廈進行收購重建。 隨著工廈陸續活化,可加速市區重建及產業轉型;而改裝工廈向主題化、行業化方向發展,亦有助增強社區特色。 活化工廈是一個龐大的計劃,現提出的政策仍有待完善的地方。 全港現時有逾1,400 幢工廈,共佔土地面積逾2,000公頃(約相當於120個維多利亞公園),分布於全港各區,是本港珍貴的土地資源。

工廈活化例子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表示,平常買一個分層工廈單位投資,租金回報率可能約3厘,但一旦成功申請改用途,例如由工業變成寫字樓,租金上升幅度可能以倍數計。 以往成功的個案,令買家有案例可循,加強他們入市購工廈的信心。 資料顯示,新一輪活化工廈計劃涵蓋6項措施,當中4項包括重建、整幢改裝、擴闊緩衝層的准許用途,及藉改裝提供過渡性的房屋,亦需要向地政總署申請。 而截至今年三月底,暫接獲7宗重建申請,九龍及新界分別佔5宗及2宗,另收到2宗全幢改裝申請,港島與九龍各佔1宗。

工廈活化例子: 活化工廈計劃

活化工廈自一○年起實施以來,吸引不少工廈業主申請活化以提升價值,措施已於今年三月底正式屆滿,暫有83宗全幢工廈改裝申請已正式簽立特別豁免書,超過一半位於九龍東新商業核心區,當中以觀塘區佔最多。 獲批申請中,佔約58宗改作寫字樓用途,高佔比例約七成。 有測量師認為,措施成效不錯,可改善部分地區面貌,並建議將來可考慮對有活化潛力的地區作「定點式」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