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坑山流水響15大伏位2024!(震驚真相)

因為一心打算在此定居,錯失了為原村登記的機會,因此今天在新界鄉村登記冊上追查不到。 路線簡介:在水塘旁,有條上樓級不盡的山路,路口有個牌坊寫住「流水響郊遊徑」,這正是往鶴藪方向的山徑。 約行20分鐘,山路接上軍車路,來到桔仔山坳,之後轉右沿車路落山。 途中,可以留意路旁,會見到一些荒廢的英軍設施。 沿車路不斷落斜,大約需要40分鐘,就抵達九龍坑村的小巴站,可以搭25B小巴去大埔,途中會經太和港鐵站。

感想:喜歡流水響灌溉水塘那份清幽、恬靜與美麗。 往九龍坑山雖有長命斜,但那一望無際的無敵景觀令一切都變得值得。 九龍坑山流水響 從桔仔山坳復入泥徑,這段泥徑林蔭滿途之餘又微微如下,十分好走。 經過了流水響營地後,眼前分別出現了龍山橋和流水橋,在這片綠柳成蔭的福地當中,旅人聽著流水潺潺而而漫步水塘上的小橋,彷彿一切的世俗煩惱已拋諸腦後,不禁驚歎開懷的生活,原來可以這麼簡單。 「眼鏡潭」後已是「雲沙古道」所在,不起眼的石磴,被枯葉與青苔所淹沒,越漸消失的路徑,不時與石澗上源相交。 沿漫長的石屎路登上合雲山,剛好趕上日落南岃;寒風四起,欲多停留卻難安坐。

九龍坑山流水響: 流水響、鶴藪水塘

流水響水塘隨船灣淡水湖於1968年而建,屬船灣淡水湖的衛星水塘,主壩高24米、長55米,容水量約17萬立方米,主要收集石坳山、龍山一帶的雨水,並同時用作灌溉用途。 放眼水塘,雖然水塘面積並不龐大,但水塘四周翠綠的植物,特別是水塘西坡的百千層,為水塘再增添一絲寧靜美。 續沿山脊走,還見到多兩座偵察堡,一座在山徑左邊,跨過草叢即可抵達其頂部;另一座在山徑右邊,面朝山下的桔仔山坳。 沿馬路轉右,經過頌榮居,沿馬路直去,其中一個右邊路口有公廁,是上山前最後一個廁所。 九龍坑山流水響 去完廁所,回到主路繼續直行,之後會再見到一個大路口,行右邊上斜的馬路就可以。 九龍坑山流水響 不一會兒,行到一處馬路路口,轉左入去,沿馬路天橋旁的行山路過河,行到塘坑村;仰望村後的高山,就是今次的目標龍山。

記者在閒日中午等車離開,人龍約20人,等多一班小巴就上到車。 小巴班次密,約5至10分鐘就有一架車從鶴藪駛來。 據友人周末到訪觀察,等了14班車才上到小巴,但其實都只是排了約半小時,他還見到一次過6架小巴到站的奇景。

九龍坑山流水響: 九龍坑山 流水響水塘 印度廟

過後澗勢漸闊,乃園林景色,有石排在右,不時有飛藤跨澗。 走過數個淺潭,始見第一道瀑布︰一個斜級狀橫瀑。 意外地此澗幅員不廣、源流不高,冬日卻流水充沛。 流水於上部一分為二,注入黝黑寒潭之中,高約五米,瀑右可登頂。 然而此潭連接另一個圓潭,如眼鏡狀,姑且戲稱為「眼鏡潭」。 沿山徑登山穿過樹林,途中可飽覽吐露港的優美景致,下山即到達沙羅洞谷地,為香港佔地最廣的淡水濕地。

  • 八仙嶺其連綿八個山峯以八仙來命名,一般以純陽峯為主峯,而其他著名的山峯還有黃嶺、屏風山、九龍坑山及龜頭嶺。
  • 此路線多為郊野村路,因為不屬郊野公園範圍,因此可合法使用,但需注意及尊重其他道路使用者、當地村民及行山人士。
  • 由於立村較遲,所以在1819年編《新安縣志》中,並無本村的記載。
  • 地圖雖說此路是馬路,但路比樓梯陡斜,坑洞亦多。
  • 在新界東北的八仙嶺郊野公園一帶,處處是藏身於高山低谷的秘境,只要花幾個小時深入綠林山谷,穿越山徑,便會發現隱秘風光近在咫尺。
  • 十四世紀,鄧氏族人從江西來到現今粉嶺市一帶,有風水師稱龍山之五峰作「芙蓉五朵」,有龍躍於其間,故說此山下乃風水吉地。

這廟供奉印度教的破壞之神濕婆神(शिव、Śiva、Shiva)。 值得一提是驚愕花GAINORVA歌曲《洪The Flood》的MV等都在啹喀廟拍攝。 向流水響落山,經過偵察堡時留心以免叉錯腳受傷。 下山之路斜度不低兼浮沙碎石多,不時因路窄要停下來讓路,是全程最困難部份,一雙抓地力理想的行山鞋發揮作用。

九龍坑山流水響: 流水響水塘.沙螺洞

路線簡介:在流水響水塘往桔仔山坳進發,流水橋前的路口就有清晰的指示牌,橫過龍山橋,沿樹蔭下的平緩山徑而走,十分舒適,途中會經過流水響營地。 鳳坑家樂徑──在粉嶺火車站乘前往鹿頸的56K專線小巴,至鹿頸總站下車,朝雞谷樹下方向步行至入口。 回程時於鹹坑尾旁的停車場,沿新娘潭路朝雞谷樹下方向步行回鹿頸總站康乘車離開。

九龍坑山流水響

當年廟姑為善信祈福問卜,診病施藥,香火鼎盛。 但是隨着時日變遷,古道人迹漸稀,廟宇故趨沉寂,幸好近年在村民及善信努力下,成立重修委員會,古廟重拾靈光。 九龍坑山流水響 九龍坑山流水響 踏上位於斜坡上的古廟坡道旁,有水花飛濺的激動小河,由短小的石橋連接另一端。 陳村長告知,在從前水流更洶湧的時候,石橋還沒興建,人們要涉水步行才能到達彼方,騎馬的人也要下馬走過去。 繼續前行,不遠處有一個蝴蝶山莊,據知場主自資興建打理,曾請來台灣的保育學者提供經驗,為保育蝴蝶用心經營。

九龍坑山流水響: 打卡位一:丹山河

流水響水塘位於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遠足設施完善,附近有多條行山徑,例如流水響郊遊徑及衛奕信徑。 行山到其他地方落山有個好處,就是不用跟大部分遊人迫在迴旋處等小巴離開。 流水響郊遊徑──於粉嶺火車站乘52B專線小巴在鶴藪圍下車,沿流水響路向流水響水塘步行至流水響水塘郊野公園護理員站旁入口。 回程可沿流水響路步行回鶴藪圍乘52B專線小巴離開。

九龍坑山流水響

由粉嶺港鐵站起步,經新運路和馬會道走至塘坑村。 沿山徑繼續上走,輕降淺谷後,沿較急斜的山徑東行登上龍山。 由此往東北方向行走(右方小徑可下降至九龍坑老圍附近)。 跨過東北方的山頭 ,及後循較急斜茂密的東面山徑下降至流水響水塘。 該峰屬於1930年代九龍坑山軍事防線一帶範圍,故山上仍可發現偵察地堡等遺跡。 現時在塘坑村配水庫、流水響水塘南端、流水響郊遊徑近標距柱C2207與2207之間,以及九龍坑老圍附近均有小徑可通往龍山峰頂。

九龍坑山流水響: 流水響水塘.鶴藪水塘

這段路上得幾急,有些位置幾大級,可能需要雙手輔助行上去。 沙羅洞曾於90年代曾被發展商要求發展為高爾夫球場,但後來因發展範圍涉及郊野公園而告吹,沙羅洞村得以保持原貌至今。 由於立村較遲,所以在1819年編《新安縣志》中,並無本村的記載。 直至同治初年編的《廣東圖說》才見九龍坑村的出現,被劃歸為新安縣九龍司巡檢管轄的七都,同期在意大利和神父(Simeone 九龍坑山流水響 Volonteri)繪的1866年「新安縣圖」也標記了本村。

九龍坑山流水響

鶴藪水庫建於1968年,屬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地下水管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鶴藪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 在怡人恬靜的鶴藪水塘及流水響水塘旁,和假日時旅遊車輛穿梭頻繁的新娘潭道旁的湧背及涌尾,均設有燒烤及郊遊場地,供遊人使用,而除了涌尾,其他三個地點亦設有露營地點。 八仙嶺郊野公園南面有蜻蜓之鄉沙螺洞,及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汀角濕地,北面有鷺鳥天堂鹽灶下和它的風水林。 新娘潭道旁的燒烤及郊遊場──湧背及涌尾燒烤場,亦屬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 經驗豐富的遠足人士,可嘗試橫跨八仙嶺郊野公園的衞奕信徑第九及十段。

九龍坑山流水響: 流水響水塘 > 龍山橋 > C2208 > C2207 > 桔仔山坳 > 九龍坑村

「去 龍山 行山?喂老友,邊到來架!?」龍山的確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山,它位於粉嶺火車站旁邊,北邊連接流水響水塘,東南面接九龍坑山。 它為人認識,也許是The North Face 100 比賽會經過的它吧。 由流水響水塘出發,右進郊遊徑,經流水橋、龍山橋及桔仔山坳緩登九龍坑山 (雲山),在位處八仙嶺郊野公園西緣的九龍坑山極目遠眺,吐露港及大埔都在東北群山之下,風景甚佳。

在山頂停留片刻,落山下去會經過玉秀峰,漫長的樓梯,山邊有護攔,很安全。 再繼續落山,此時會經過一些相對比較崎嶇的山路。 很快就到馬路位置,我們沿著大埔頭徑去到大埔頭路,在大埔市區可以乘坐交通工具離開,今天的行程就結束了。 沿車路走約20分鐘,經過閘口便會到達流水響水塘,這是一個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 從港鐵大埔墟站A出口穿過行人隧道,搭乘20P號小巴,班次每6至15分鐘一班。 於終點站鳳園村下車,步行約10分鐘,鳳園蝴蝶保育區位於溪流上彩繪橋的另一邊。

九龍坑山流水響: 八仙嶺郊野公園地理環境

漁農自然護理署在附近設有涼亭、露營場地、燒烤場、野餐場地和洗手間等設施,是新界北的郊遊熱門之地。 流水響內有一條郊遊徑,起點和終點均在流水響水塘附近,全長約4.4公里,走畢全程約需兩小時。 由流水響水塘出發,右進郊遊徑,經流水橋、龍山橋及桔仔山坳緩登九龍坑山(雲山),在位處八仙嶺郊野公園西緣的九龍坑山極目遠眺,吐露港及大埔都在東北群山之下,風景甚佳。

  • 值得一提是驚愕花GAINORVA歌曲《洪The Flood》的MV等都在啹喀廟拍攝。
  • 沿車路走約20分鐘,經過閘口便會到達流水響水塘,這是一個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
  • 踏上山中羊腸馬路後,沿衛奕信徑往上爬,九龍坑山頂峰愈來愈近。
  • 不用過水壩,跟住馬路行,出了閘口,沿鶴藪道續走,當你見到馬路右邊有個寫住「鶴藪圍」的涼亭時,不要停下來等車,你行左邊的馬路入鶴藪圍,在總站等小巴。
  • 這趟我便特意選擇這條全新巴士路綫,前往流水響欣賞落羽松,再沿接連流水響水塘及鶴藪水塘的流水響郊遊徑漫遊賞景。

山崗上多個涼亭為乘涼閒聊的好地方,斜陽映照下,大埔新舊墟外更多樓宇展現,接近山腳穿林而出卻見低矮村屋整齊排列,是為鄧族聚居之大埔頭村。 排屋中間見鄧族祖堂流光堂,那流光堂三字是民初名人胡漢民所書,而「敬羅家塾」四字更是鼎鼎大名書法家鄧爾雅的墨寶。 流光堂於1998年被列作本地法定古迹,共曾進行全面維修。 參觀過流光堂後,於大埔頭村有專綫小巴,或步行約十五分鐘可達大埔太和邨。

九龍坑山流水響: 起步前往 龍山 :

據他們說,先祖原居於流水響上方的谷地,名為雲山下,以耕田維生。 步往村公所的路途上,我們遇上每塊瓦片都完整、似是新修的陳氏祠堂,陳村長說最「正宗」的祠堂在雲山下,不過都倒下了。 一八九八年前,他們太公輩有兩家人離開了交通不便的原居地,落戶在可以通往大埔的九龍坑,向原居民買地,並登記入籍,後來雲山下其餘的村民都陸續遷居至此。

九龍坑山流水響: 流水響

在A2出口落扶手電梯,沿粉嶺車站路旁的行人路繼續行,轉彎經過粉嶺站遊樂場,至新運路十字路口,不用過馬路,轉右沿新運路旁的行山路走。 約行5分鐘便至馬會道十字路口,轉右沿馬會道行。 在水塘南端過橋後左走,再右轉沿流水響郊遊徑上行,接衛奕信徑第九後左轉下降,接上鶴藪水塘家樂徑。